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说:“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汉武帝时期如何解决“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相制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3-12-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洛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时,丞相行事的标准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因此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总之朝廷,所以稳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摘自李俊主编《中国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宰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初年的宰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变革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因繁多的政务和大量的奏章,一个人无法管理,故设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到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入值文渊阁,可以参预机务,但“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批答出自御笔”。宣德初年,明宣宗开始让内阁和个别部的尚书对中外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子疏面进上,称为“票拟”,然后呈皇帝“易红书批出”。及至正统初年,因英宗朱祁镇9岁登基,年龄幼小,太皇太后全权委政内阁,使内阁票拟制度化。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率相,亦可压制六部。然而,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虽然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顿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初,内阁、议政处、南书房三者的职掌分别是:“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须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后,大权归之,“机要章奏皆下焉。诏旨有明发、有密寄,由(军机)大臣面呈指挥具稿以进。自是内阁票拟特寻常吏事,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至乾隆时,内阁权更轻,票拟本章只是例行公事,“凡阁臣不入枢府(军机处)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闻,宰相备位而已”。

——摘编自[]管世铭(鹤半巢诗集·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首辅和宰相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初内阁地位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 . 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B.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C.皇权呈现削弱的趋势
D.内阁的权力在不断上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


图①

图②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五:(明太祖)又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汉初、北宋和元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并指出材料四中的选官制度正式形成的朝代。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体现出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2019-11-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7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1、图示3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2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治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8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图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三者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图2所示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行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的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4)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的结果的差异。

(5)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

2018-11-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读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
   

图二明朝中央机构
   

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
   

(1)图一体现的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请分别说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责。
(2)图一中国古代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0 . 阅读材料(下图: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材料

      

   图1秦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图2东汉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图3隋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1)对比图1、图2,指出“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
(2)对比图1、图2、图3,联系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的“尚书”到东汉的“尚书台”再到隋唐时期的“尚书省”反映了中央行政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3)由图1、图2到图3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对怎样的基本矛盾?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明朝是如何来解决这一对矛盾的?
2023-1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