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2024-03-02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促进经济发展及繁荣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3 .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

——摘编自赵明畅《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文祥等人认为影响国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皇权无法彻底放弃专制而建立近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已摇摇欲坠。1912年初,清帝国“安全体系”彻底崩溃。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材料三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迷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并简要阐述其意义。
2024-02-08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摸底考试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清朝前期土地和人口情况变化表。据此可以得出清朝前期(       

年代

土地面积(顷)

人口(人)

每人实得土地(亩/人)

乾隆十八年(1753

7801142

183678258

4.25

嘉庆十七年(1812

7913939

361600000

2.19

道光十三年(1833

7420000

389942036

1.86

A.存在严重土地兼并现象B.盛世中隐藏着危机
C.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D.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2024-01-3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北远古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东北古族群进入中原,“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气,为中华民族族体之熔铸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缔造祖国的文明谱写了独特的篇章”。近代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东北地区形成的一系列优秀精神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意气风发搞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范恩实《新时期中国学界东北边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691年5月,康熙在多伦诺尔召集蒙古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明确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并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清廷的做法(     
A.旨在强化政权的合法性B.保证了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C.扭转了边疆混乱的局面D.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8 . 乾隆帝曾指出:自显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反映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传统是(     
A.乾纲独断B.君臣共治C.中央集权D.有限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政府的下列举措(       

年份

举措

1689年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的叛乱

1762年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A.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B.开拓和巩固了国家版图
C.导致海禁政策实施D.表明统治危机初显
10 . 康乾时期,华夷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其中“华”的主体逐渐从专指汉族扩展到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而“夷”则专指外国人,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这一变化表明(     
A.朝廷放弃海禁政策B.清代尊重各族社会习俗
C.政治统治日益黑暗D.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观念
2023-09-0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