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改革】

材料一   东汉光武帝即位以后,为了迅速稳定战乱后的社会秩序,即标榜中兴汉室,宣布废除王莽所订政策制度,也以黄老无为思想为依归。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遂“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因此选用贤良,重视吏治,与民休息。光武帝首先释放奴婢。自登位次年(建武二年)至十四年,曾六下诏令释放奴婢。包括因饥荒穷苦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府者,战乱中劫略者等,如有抗命不释者,以“略人法从事”。建武十五年,实行“度田”,下令各州、郡清查人民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目的为要限制豪强富民兼并土地和盲奴婢之人数。而且亦可便于征收赋税及力役。如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东汉初,因战费等支出浩大,田租征收十分之一 后减轻赋税,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政策等。

——摘编自钱穆讲授、叶龙整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班正皇帝为了使财政状况好转,为了“裕国”“安民”,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他反对在解决财政困难时,把“裕国”与“安民”对立起来的作法、他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能安民方能裕国”。雍正帝解决财政困难的基本方法是开源节流。其开源的主要措施是重本务农以增加田赋收入,解决民食;通商裕国,即使国课增加,又方便百姓。雍正皇帝反对“困商”“累商”,而主张“通商裕国”,“通商便民”。班正帝曾三令五申各税关不得多方勒索,分外苛求,以利商业的发展。他说:“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所以便民,而非以病民也。”

——摘编自马博《大清十二帝》第三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光武帝改革相比,雍正帝改革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紫禁城是大清王朝的政务中心,但其余的政务中心,顺治时主要是南苑和西苑;康熙时除南苑、西苑外,还有畅春园和静明园;雍乾嘉道咸五朝,除西苑以外主要是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御苑理政功能的确立反映了(     
A.皇权政治的强化B.政务处理更加随意C.决策效率的降低D.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2024-03-28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
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2023-12-05更新 | 606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乾降年间各地陆续出现一系列“叫魂”案件,从浙江始发波及全国。乾隆因发现其中有偷剪别人头发的作案手段,“叫魂”案随即被定性为“反叛”,要求严查重判,造成社会上人心惶惶。军机大臣们老成持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一面重视和查办,一面刻意把矛盾的案情信息大量送乾隆审阅,十个月后,乾隆不得不低调叫停追查该类案件。据此可推知(     
A.军机处利用职权可以轻易干预司法审判B.军机处具有对皇权的东方式柔性约束力
C.乾隆年间民间反清组织仍有很强的势力D.清代中期皇帝不满官僚系统的行政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     
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
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
2023-08-28更新 | 86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6 . 清代的财政制度中,有两个术语,即“存留”和“起运”。存留指的是各省留下一部分财赋用于正常的办公行政,而起运部分就是解送中央户部的。“顺治初,钱粮起存相半,考成之例尚宽”,到康熙时期“存留款项尽行裁减”,除了很少部分项目在以后“奉复”外,大部分项目均裁而不复。这说明清朝(     
A.官员考核日趋严密规范B.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赋税分配坚持中央集权D.财政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2023-02-03更新 | 36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湖北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面是清朝前期的外交体制框架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清朝外交管理权下移的趋势
B.清朝外交近代化发展的趋势
C.天朝上国观念下的分类管理
D.闭关锁国外交在政治上体现
9 . 清朝军机处设立以后,大学士出现内外中堂之分,入职军机处的为内中堂。因平常批本之事逐渐转入侍读手中,故外中堂的事务更为简要,即“票拟皆舍人,按故事为之,大学士晨入画可否,然少所更定”。这反映出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异B.朝廷内部权力的失衡
C.官场政治生态得到净化D.内阁票拟权逐渐丧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代中后期的国家政务处理程序如下:当各部遇有施政建议或交议事件时,须由六名或七名堂官共同讨论,将意见写入奏折,并逐一署名,才能最终上递。一旦有人对奏折内容表示反对,不论其品级高低如何,奏折将难以上递。这一程序(       
A.助长了各部官员因循守旧习气B.推动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C.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有效避免了中央政府决策失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