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代相比,清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出现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交往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正在逐渐削弱。清朝统治者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十分模糊,仍然长期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从而使自己在对外交往中日益被动。不过,由于“康乾盛世”国力强大,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行为都进行了坚决反击,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小国的关系,尤其是与明清时期最重要的藩属国朝鲜和越南(安南)的关系,显然影响了毛泽东和他的同僚。1950年,当他们自己刚刚建立起政府之时,就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百万志愿军援助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他们坚定地站在北越的一边,而在后来北越对越南和美国人的战争中,他们向北越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在对外方面,与苏联和东欧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与联合国军队在朝鲜打成了平局,在日内瓦和万隆会议上扮演了大国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初期对外关系呈现的特点,并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行为……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在这两次会议上“扮演了大国角色”的突出表现。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传统官方史书很早就记载了周边民族的文化,但历代史官受限于语言、文化等因素,纪录并不正确,士人也不关心。但自某时期起,知识分子开始重视边疆问题,并参考外文著作,积极研究周边族群的历史和地理。这种转变的背景最可能是(     
A.北宋初年,辽夏压境,士人提倡春秋大义以保护国土
B.明中期以后,耶稣会教士引入欧洲新地理学带来启发
C.清中期以后,俄国蚕食边疆,促使学者拓展边疆研究
D.日本扶持满洲国,刺激中国学者研究边疆历史的风气
2024-05-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Lambda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3 . 地图是制图者对特定空间“洞察”的时代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四十七年,清廷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即使道路不畅的西藏地区也派专员前往,历十年之久制成了《康熙皇與全览图》。此次测绘聘请传教士参与,天文观测法结合三角测量,以北京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使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尺为140万经纬网制图。这不仅是中国,亦是世界上第一次运用近代制图学方法进行的全国性测量,规模之大、测量之精确令西方国家叹服。

——摘编自牛汝辰《地图测绘与中国驻域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

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
海国图志魏源1842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中外舆地全图邹代钧主编1903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
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周世棠、孙海环1906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东三省铁路图商务印书馆1905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的背景。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绘制发展的表现。
2024-03-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时期)中央王朝的治藏方针往往通过西藏地方政权来贯彻,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极易导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或达不到预期效果。1717年准噶尔部突袭拉萨,虽然最终被清军击败,但其势力始终威胁西藏。西藏地方政权内部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雍正皇帝因此决定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1791年廓尔喀入侵西藏,驻藏大臣一方面向清廷奏呈战争情况,另一方面协调西藏地方与进剿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又协助制定《藏内善后章程》(经清王朝批准后颁布实施),并劝导西藏地方政权减免赋税,请求中央王朝赈恤。当西藏发生疫情时,驻藏大臣又下令建房安置,捐款购买药品等安抚民众。此外,驻藏大臣还协同达赖喇嘛等处理一般事务,并经常协调西藏地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议部署。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19659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背景及其职责,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新中国治理西藏的相似之处,以及政府进行地方治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2023-08-2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规定;如将违禁出海贸易之人,不行举首,反以外海作为内地,或为隐匿,或擅给印票,往来侦探、通商漂海,皆革职提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沿海地区开放通商口岸,准许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随后又正式成立—浙、江、闽、粤四海关,统一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导致清政府海洋政策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收复台湾B.平定三藩之乱
C.列强染指中国东南沿海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3-31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校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亲政策的产生是一种着眼于现实民族形势状况下的历史必然现象。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承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

——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试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清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和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辽阔的疆域,对于亲历天下从分裂到大一统的时人来说,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得益于其构建了“混一华夷”的多民族国家体制。实际上,古代中国疆域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华夏族群与非华夏族群能否共属同一政治共同体,也就是“华夷”能否成为“一家”的问题。元朝版图之广,旷古未有,多个族群被纳入统一疆域之内,“九州内外,靡不臣属,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

——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材料二   清朝政府在民族事务管理方面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创新、民族政策的创新、民族管理事务的创新等,开创了民族事务管理和民族问题处理的新局面。……同时,其疆域观是全国“大一统”。清王朝并不以这些边疆民族或边疆政权与当时中原王朝的关系作为其划定疆域的必要条件,雍正帝认为“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他,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之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多个族群被纳入统一疆域之内”所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在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民族政策、民族管理事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各一例,并简要分析此时“中国疆土开拓之远”的原因。
2024-04-17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10 . 有同学在研究清朝人口问题时,收集了如下数据,并据此对清朝前中期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全国人口总数(单位:万人)
顺治九年(1652年)1448.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2358.7
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
A.疆域开拓并得到巩固B.美洲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
C.皇帝勤政与皇权强化D.对外贸易和交往达到顶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