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50年代,乾隆帝出兵西陲平定新疆割据势力,结束其自元末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新疆自此永入中国一统版图。”清朝为巩固这一成果的重要举措是(     
A.建行省以加强管辖B.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C.设理藩院进行统治D.改土归流以强化对各族管理
3 .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以致彼此诋毁,相互排斥,“北人诋南为岛夷,南人指北为索虏”。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雍正认为“柔远之道,分疆与睦邻论,则睦邻为美。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雍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观念深有体悟,认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在雍正看来,清朝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一统”,“海隅日出之乡,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
1965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16人。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20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2000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012年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2013西藏墨脱公路全线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告别了“高原孤岛”和“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特点。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如下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方式?

材料一如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困



(2)阅读材料二完成填空;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并用史实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材料二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2023-12-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691年5月,康熙在多伦诺尔召集蒙古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明确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并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清廷的做法(     
A.旨在强化政权的合法性B.保证了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C.扭转了边疆混乱的局面D.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D.统治危机的初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以上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B.抵御西方侵略C.强化边疆治理D.推行地方自治
2023-12-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9 . 下图为乾隆时期郎世宁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万树园赐宴图》局部,观察该画作可以用来研究(     

《万树园赐宴图》局部,后五排入觐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随从,共70人。
A.内忧外患的形势B.清军入关的史实
C.民族事务的管理D.摊丁入亩的成果
2023-12-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找出地图中最早或最晚建立的2个省级自治区的字母并说出他们对应的自治区,并说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古代民族政策相比有何进步性。
2023-1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