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话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官话发展演变的认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的构成因素。
2 . 据统计,有清一代,地方最高长官督抚共有465人。其中,督抚的甄选对象中兼具中央及地方官历者有282人,约占总数的60%,仅有地方官历者约占23%,仅有中央官历者约占14%,仅有军职者约占3%。这表明清代
A.中央权力呈逐渐下移趋势B.重视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C.沿袭了前代崇文抑武政策D.统治的基础进一步扩大
3 . 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边疆治理思想主要是在朱元璋时期确立,此后诸帝未有大的变动。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最大的特点在于: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明朝集聚重兵防守北方重北轻南不同,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另外,明朝前期为了解决元末战乱所造成的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的问题,强制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而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这推动了西南边疆的移民活动和边疆开发。同时,明朝统治者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模糊而又弹性的边疆观念。而到清朝,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

——摘编自杨永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清前期疆域辽阔,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创新出东北和西北内容不同的军府制度。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清前期对疆域及对边疆的有效管控上也基本定型,对之后中国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政府内中国,外夷狄的传统偏见很淡漠,只积极致力于华夷一家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收纳边疆各地,践行完成着大一统的传统治边思想,与此同时,清朝的统治政策也带有局限性,如民族压迫、禁止满汉通婚等。清前期带有中国居天下之中的自大心理,对边疆的统一与治理便是依据这样的理念,只顾内部的管理与防范,在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督促开垦,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但是与之前的汉唐等几代相比,清初统治者更多的是着眼于稳定,视发展为其次。这也使得清代时边疆与内地省份的发展并不同步,并最终渐渐落后于内地省份。

——摘编自孙守朋、乔金航《浅论清代前期的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策略与明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3-12-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B.“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C.“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D.“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2019-09-05更新 | 19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