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自1920年开始,孙中山“从17世纪以降‘中国’的整合趋势着眼,逐渐放弃其‘五族共和’理念,转向新的单一的‘中华民族’”。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助于(     
A.减少推翻清王朝阻力B.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消弭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2024-01-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八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总结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域分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

基本特征

地域分布

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期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开埠口岸。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工业分布不局限于上述开埠口岸,在成都、基隆、安庆、北京、兰州等地均有分布。
1895—1900年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加速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和东北各开埠口岸,东北工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
1901—1914年中国近代工业首次快速发展期由沿海向内地扩散,东部沿海、沿江区域及铁路沿线区域的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工业城市的附近出现了次一级的工业中心。
191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期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华北、东北、珠江三角洲、武汉等区域工业集聚趋势增强。

——摘编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

明清时期,在宗法社会貌似坚硬的外壳之下,潜流暗动,社会风尚的变迁,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达欲的生活旨趣,虽然不足以立即改变总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面貌,但却持续不断地腐蚀和动摇着传统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正在冲破传统,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正式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观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传统价值取向的变迁,导致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了崇商的趋势。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的风尚。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愈显苍白无力,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准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上述材料中明清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2)分析明清社会生活“因循”与“躁动”并存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反映的是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者的比例信息。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扩大了儒家思想对皇室的影响力
C.反映了文官政治走向成熟D.促进唐代文化平民化趋势的发展
2024-04-23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不同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构成变化(占总价值的比例)。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商品

1668—1670年

1758—1760年

胡椒

25.3%

4.4%

纺织品

56.6%

53.5%

生丝

0.6%

12.3%

茶叶

0.03%

25.3%

其他

17.5%

4.5%

A.海外贸易呈现下降趋势B.价格革命得到迅速发展
C.国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D.海外殖民活动发展受挫
9 . 如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它表明(     
A.多极化趋势加强削弱了美国制裁效果B.曲线变化反映美国霸权的确立与动摇
C.二战后单边主义制裁取代了多边制裁D.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一直呈正比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