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2 . 下表为1890至1938年美、德、俄(苏)、英、法等五国生铁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

1890190019101913192019301938
美国9.310.326.531.542.341.328.8
德国4.16.313.617.67.611.323.2
俄(苏)0.952.23.54.80.165.718
英国856.57.79.27.410.5
法国1.91.53.44.62.79.46.1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概括指出1890至1938年美国生铁产量呈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指出欧洲生铁产量的变化反映出欧洲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一直围绕着几个主题展开:“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世界格局变化”。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黄宗羲反对明末士人那种“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的风气,强调“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迁儒之学,故兼令读史”,又谓“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这表明明清之际的思想(   
A.主张重新解释儒学经典B.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
C.抨击了儒学禅学化趋势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23-09-20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1250至1980年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19世纪以后变化趋势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A.海外殖民的扩展B.圈地运动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D.民主制度的确立

8 .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务从宽仁”,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9 .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秩序的稳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调整D.家庭观念的变化
10 . 1937年之前,国民政府对于经过考试拟录用的公务人员,对其有无工作经历和选派学习的标准非常严格。之后,国民政府考试院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简化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文官培训层次和水平也呈现出高级化的趋势。国民政府的这一变化(     
A.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
B.体现了中西方官制结合的特点
C.说明文官晋升机制较为完善
D.顺应了民族战争对人才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