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8月,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向公众开放。

(一)“大一统”展厅


汉朝“单于天降”“四夷尽服”“单于和亲”瓦当

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长鼓


清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二)“大交融”展厅

“洛阳家家学胡乐”展区二胡、琵琶、箜篌、唢呐等跟随胡乐从西域传到中原,成为中华民乐的代表性乐器。
“语文互鉴”展区展出了用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和古壮文书写的“中华国家”四个字,这些文字受到汉字影响,有的是仿造汉字而生。
“交往契约”展区展出了不同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各类契约文书,见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市、工艺互鉴等经济活动。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4-02-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在已归附的边疆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开创的羁縻政策。羁縻府州长官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并以传统方式处理本族内部事务,其职位可以世袭,但须经朝廷册封任命,接受所在边州长官的军事征调,并向朝廷进贡。这一制度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进而巩固唐朝的西南边陲。

——摘编自邓仕海《唐代西南边政与边吏研究——以剑南道为中心》等

材料二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执行国家的政令和律法,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建立国家正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随着制度障碍的打破,人口大规模流入垦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土归流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在西南地区得以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奉中国之号。辽人认为辽之先,出自炎帝。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制。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

——摘编自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等

材料二   顺治皇帝多次指出,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康熙皇帝认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皇帝也强调,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奉“中国”之号的表现及其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统治者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治理的角度,列举清前中期践行这一主张的措施。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024-02-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对于今天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使得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后者的职能、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是一个经济大增长、社会大变动同时又政治大发展的时期,旧的精神和世俗的权成失灵加上正在进行的改革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所知的中国第一位职业教师和哲学家也应该在东亚被看作是最伟大的教师和哲学家,这个人就是孔子。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四: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朝代
核心问题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三公九卿制二府三司制
官僚的选拔军功爵制

材料三   清王朝针对蒙古准噶尔部以及回部大小和卓的军事行动,将疆土稳定地伸向西北干旱地区,并在光绪年间设立新疆巡托,将其置于与内地等同的管理系统之下。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摘编自韩茂莉《历史时期中因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是“伟大的教师和哲学家”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中序号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稳定西北边疆的举措,并简述清代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唐军进攻突厥,东突厥汗国被击灭。太宗"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在其地设羁廉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部众,对所辖区域有一定的自治权,此外还册封爵位。贞观十年,突厥阿史那社尔率部内附,太宗以皇妹衡阳公主嫁之。太宗对内附的少数民族百姓也予以优待,"四夷降户,附从宽乡,给复十年"。此外还在突厥与唐交界处互市,同时设立了防御边疆的军镇电戍。

——据李志杰《从唐初对突厥的政策看唐太宗治理北疆的思想》整理

材料二   清朝为解决有效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采取多种举措。中央设立理藩院,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等官员监督、管辖。内外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由蒙古各部贵族担任长官,各旗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盟旗互不相统属,收到"众建而分其势"的效果。清朝上层还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实行定期觌见制度,但禁止蒙汉人口接触以及盟旗之间牧民往来。另外在蒙古草原积极倡导喇嘛教,还重视就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立法,如《蒙古律例》。清廷对治边方略十分自信,康熙帝说:"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较之长城更为坚固。"

——据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整理

材料三   蒙古地区不必担负国家赋税,经济上受到许多优待。通过中原与蒙古地区的互市贸易,以及内地商人去蒙古地区经商等形式,互通有无,以此弥补单一游牧经济之不足。

——摘编自黑龙《清朝治蒙政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对突厥采取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前期治理蒙古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清两朝北方边疆治理的意义。
2021-01-22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宋夏金时期是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民族加速交融的时期。辽朝耶律德光曾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并要求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以此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化上,辽朝统治者任用汉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契丹文字,并用契丹字翻译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大量儒家经典。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清朝前期开疆拓地六万余里。在东南,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后,遏制了沙俄入侵,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多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与蒙古上层联姻,解决了中原长期受游牧势力威胁的问题。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统治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特点。
9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

材料二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新的管理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

——整理自2011年全国文综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