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1 . 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技术传播到边疆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游牧经济趋于衰亡
2021-02-12更新 | 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8-19高一上·四川·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与总趋势,并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清代前中期,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整体上放松对各省督抚大员的控制,一些封疆大吏趁机掌握省级兵权和财权,呈现省区逐渐疏离中枢的趋势。随着近代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

材料二 辛亥鼎易之后,各省实力派都督在清末离心潜伏的积累后乘机走上前台,分离态势日益明显。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间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省制变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亦不得其解。大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划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时期的最高发展阶段,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摘编自翁有为《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省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省制的演化历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省制变革的积极作用。
21-22高二下·浙江湖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雁门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史记》

材料二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三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存在的隐患。列举汉代统治者为消除上述隐患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
2022-06-25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江苏徐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二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使国家达到“寰宇一统”的措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2022-04-17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6 . 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朝理藩院原名“蒙古衙门”,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并负责处理对俄外交。康熙年间管理扩及漠西蒙古和西藏地区,乾隆年间又增加了对新疆回部及大小金川土司诸事的管理。这一变化(     
A.体现了统一国家的发展B.蕴含着因俗而治的思想
C.说明新疆开始归属中央D.目的是应对外来的侵略
2024-01-30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历史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疆域变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推动疆域扩张的因素,并选择其中一种因素展开说明。(要求:写明展开说明的因素,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9 . 清朝时期,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一直备受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为清朝首部台湾府志,其记载郑成功攻克台湾时,舟师搁浅,“水忽涨十余丈,巨舰毕入”,编者认为此“非天之相此逆旅也,盖将借手以式廓国朝无外之疆域”。清军收复台湾时,则“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

——摘编自[清]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

材料二   自康熙至道光,台湾府、厅、县志修成且保存至今21部,另有私人纂修志书多种。其中,有关台湾收复后社会变化的记载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如乾隆年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台湾由“不粪种”“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耘除”,到“生齿日繁……勤耘耨、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而雍正年间《台海使槎录》等志书亦载台湾少数民族从“无田器”,到“耕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以至“礼节近亦渐学汉人”,“骎骎乎有中土之习”。

——摘编自柳浪《清朝台湾地方建置与方志编纂研究》等

材料三   同治年间,台湾《淡水厅志》修成,其序言强调淡水乃“沿海七省藩卫”,“海防尤重”。光绪年间所编《恒春县志》则记载日本“觊我土地”,朝廷派沈葆桢“提兵渡台”,“以公法条约,折冲于尊俎之间”,事毕,恒春设县,而“日本之役为恒春设县之由,……不可不备录之,以符数典不忘之意”。

——摘编自《清代台湾方志汇刊》

(1)材料一中,《台湾府志》记载“水忽涨十余丈”和“海岸忽涌甘泉”两起事件,作者有何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材料三中两部台湾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哪些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方式有两种:一是“赴京告袭”,即土司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二是“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向中央纳粮。到清康熙时期,“就彼冠带”被正式确立为土司的承袭方式。雍正年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变化反映出(     
A.边疆地区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B.西南地区土司权力逐步扩大
C.中央对西南土司的管控不断加强D.西南地区开始实行“编户齐民”政策
2023-05-10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