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除非版图特别狭小,必然要将国土分成有层级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划,并在相应各级区域中设置地方政府,才能对国民进行施政治理。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很少有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国民之事。

——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材料二

自蒙古国初起,经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蒙哥汗以来七十年的征讨,完成了旷古未有的大一统。在统一的过程中,因军事政治行动的需要,而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
完成大一统的第二年,则有行省六。六行省以外的地区,直属于中书省。七省的幅员大小相去悬殊,基本上是由军事行动的过程和路线所形成,同一次行动或同一条路线所占领的地区即划为一省,这就与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需要很不合拍,因此到元中期逐渐调整为一中书省与十行中书省的格局(见右图)。

                         元中期十一省图

材料三   明代15省到清代18省变化表

明代京师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南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清代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注:18省的区划从康熙年间一直维持到光绪时期,长达200年而无所更张。

——上述材料均整理自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国家进行施政治理的不同之处。以秦朝为例,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加着重号部分的内容加以简要阐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概述其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在明代省级区划基础上做出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调整对国家疆域奠定的影响。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康雍乾嘉四代,清朝国力达到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清代统治者在接受强势外来者挑战的影响下,对于国家疆域的认识和观念已大异于前代王朝,虽然有时还很微弱或时隐时现。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

——摘选自中共某次会议的报告

材料三   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下面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表

时段(年)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或地位
19491978是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的编外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认识也较为“冷淡".
19791992有选择、有条件地接受既有的国际规制和秩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1980年在WB.IMF恢复了合法代表权;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32012承担国际责任,体现大国风范,在地区甚至全球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保持人民币不贬值;1999年加入G20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全面建成。
20132018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家角色表现为引领者,为国际事务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整理自《中国“国家角色”变迁:从参与者到引领者《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

(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在清朝前中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会议名称,指出材料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所反映的外交方针,为此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国家角色的变化,分析其在“1949—1978”时段国家角色形成的原因,列举出能说明2012年至今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国家角色的相关史实。
2024-0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给中原王朝的治理造成很大困难。由于西北与京师长安的唇亡齿寒的关系,故历代中原王朝总是小心翼翼地治理。隋唐时浓厚的胡汉交融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弱化了夷狄观念。唐高祖即位后下诏“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王红武《隋唐西北羁縻制研究》

材料二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张传玺《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在西北地区实行的民族管理政策,并归纳影响该政策制定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统治者在西北还实行过哪些政策或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藏地区的管理为例,谈谈你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基本原则的认识并以史实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火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注重在边疆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且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况其核心观点。结合汉、唐和清朝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炼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2023-12-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政策和行政管理创举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国统一以后,虽然间或有日本、安南、缅国、爪哇等若干次海外征伐及相应的征伐型行省设置如日本行省、荆湖占城行省、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已基本结束,元帝国行省的主要使命逐渐转移到中书省直辖区以外广大地区的控驭、治理方面。中书省宰执衔撤销,是行省由临时派遣机构向地方最高官府演变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起源与演化述论》

材料三

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
①________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②________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设,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距省城福州府五百四十里,又水程一十一更。
③________康熙二十八年,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签订了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1)材料一中三图为不同时期西藏地区的截图,请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职能及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行省制度设立对边疆管理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②③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说明其影响。
2023-1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7 . 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   一、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为黄教教主。蒙古和西藏地区活佛及呼图克图转世灵童时,依照西藏旧俗,常问卜于四大护法神,因依口传认定,未必准确,兹大皇帝为弘扬黄教,特颁金瓶。八、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之收支用度等……著令开列收支清单,于每年春秋二季报送驻藏大臣衙门审核。

——节选自《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材料三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进入了继西汉、宋朝之后的第三个高峰。在国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在商业资本日益膨胀的趋势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镇市、集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

——节选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废除宰相制度的皇帝庙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中央政府管辖西藏地区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的表现。
2023-11-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最初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属哪一朝代?指出各自应对北方少数民族问题的有效举措。

材料二   (面对臣下建议修建长城)

唐太宗:“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 “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比避胡,终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达杀之。”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政要》《资治通鉴》

康熙:“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清·章梫《康熙政要》


(2).请以“长城与守国之道”为主题,从材料二中提取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言简意赅加以论述。不要求写成小论文。)
2023-11-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统一的深度上,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也突破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政策的思路。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各地区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以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有效的边疆政策取代了历代对边疆民族的松散的羁縻政策。这些都加大了清朝统一边疆的难度。

-----摘编自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三:清朝皇帝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简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这一时期农业“新”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英国使团对清政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并从对外政策的角度,概述清政府对此的回应及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主流诉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先后对楼兰、大宛进行了征讨,皆以胜利告终。在征伐大宛之后,“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西域都护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人员均由中央任免。西域的一切事务均由都护去处理,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而且西域都护府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在西域的权限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地方行政,似乎拥有与诸侯相等的权力,其权力最大的表现就是行使中央对于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

——摘编自张《“天下”与“统一”:汉与西域关系的再认识》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面临的来自东西的海上威胁分别有哪些,并指出明政府为此采取的对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疆界”、“把列强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对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