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前期,清政府果断出兵击退受英国指使的廓尔喀土邦对西藏的侵扰之敌,驱赶了试图侵扰东南海疆的欧洲殖民者,还派遣水师定期巡视海南岛,保境安民。这些做法(     
A.促进了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B.反映出清廷重视边疆的管辖
C.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的基础D.实现了传统华夷秩序的转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对蜀的政治改造,是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公元前314年秦灭蜀之初,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用的政策。到秦昭王时,由于泰在蜀地成功地进行了土地制度变革,造就了大批拥护秦国政权的个体小农,从而争取到广大蜀人的支持,使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的时机臻于成熟,因而借口“蜀侯馆反”,诛之而国除。公元前311年,泰惠文王令张仪、张若修筑成都城池,将商业市肆集中到少城南部加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很大的“成都市”,推动了蜀地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使蜀地的工商业者也成为秦制的积极拥护者。秦对巴蜀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改造,从根本上使巴蜀从原来的独立王国转变为统一王朝之内的郡县,“法令由一统”,成为以秦王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光荣之一员。

——摘编自段渝《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

材料二   综观整个清代,四川地区在清朝经略西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境内的康区,“东起打箭炉之折多山,西至前藏之丹达山”,是四川的通藏要道。清人曾言:“本朝抚辑西藏,至于再,至于三,均由四川之打箭炉征兵入藏。”清朝在四川通藏要地储备粮饷,以随时应对西藏局势,清军入藏的军饷、驻藏官员俸禄和西藏僧俗官员津贴的供给,均由四川负责清代规定,达赖和班禅需要定期遣使进京朝贡,西藏使者进京时,四川地区有护送、查核和管理的职卖。总之,清朝对西藏的经略离不开四川在各个方面的支撑,体现了作为朝廷直辖行省对于藩部地区的控制价值。

——邓涛《藩部经略与直省支撑—四川在清朝治理西藏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对于蜀地的改造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四川在清朝经略西藏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
2024-02-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
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明以来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借口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百姓头上,“其征之私橐不啻百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是“生补”、“穷补”、“嫁补”、“娶补”直到“死补”。据此推之,清政府改土归流有利于(     
A.加强中央对西南边疆管理B.推动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因地制宜处理各民族关系D.减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自建国不久,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在贵州“招抚”各少数民族首领内附,谢氏、赵氏、宋氏等大姓纷纷率土内附。在此基础上,对归附各族地区逐步形成了体制比於内地,由中央派流官治理的经制州;仍由当地土酋担任州县长吏,按原有风俗统治的羁縻州;及与中央王朝保持松散臣属贡纳关系的藩国,一共三个政治圈层的行政建置体系。初唐、盛唐时期,经制州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后则渐次缩小,不得不将一些原经制州改为羁縻州。

——摘编自何仁仲主编《贵州通史》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削弱甚至废革土司,增加赋税收入,同时将尚未纳入建制的地方设官管理,扩大流官统治;另一方面开辟苗疆,开通贵州—湖南、贵州—广东的通路,雍正王朝在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到乾隆初年,贵州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明朝时期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南迁移民相当一部分来到贵州山区,开垦出了大量耕地,贵州的汉族人口在数量上开始逐渐超过了其他民族人口。

——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在贵州地区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在贵州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郑成功给殖民者的劝降书里明确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这反映了(     
A.郑成功驱逐了西班牙殖民者B.郑成功收服台湾是正义之举
C.中国封建中央政权力量强大D.清朝人口膨胀大量移民台湾
2024-01-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旗是清廷设在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军事单位,经过编制佐领,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札萨克(蒙语执政官之意)而形成。清初喀尔喀蒙古原有30多个旗,到乾隆时期,被划分为了80 多个旗。上述举措(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推动了边疆和内地一体化进程
C.是改土归流政策的体现D.有利于蒙古族社会秩序的稳定
2024-01-0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朝前中期,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的范围内。这表明清朝(     
A.国家疆域得到法理确定B.国家疆域超过既往朝代
C.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陆海边疆危机愈演愈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朝初年出现了两次向台湾移民的高潮:第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量明朝遗民迁至台湾垦殖;第二次是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这两次移民高潮(     
A.强化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B.驱逐了西方殖民侵略势力
C.促进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D.反映出海禁政策有所放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这些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1624~1771年后金和清朝在蒙古族地区建立并完善盟旗制度
A.国家疆域的奠定B.抗击外国的侵略
C.君主专制的加强D.统治危机的初显
2022-09-01更新 | 494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