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024·福建·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康熙和雍正时期清政府配置的台湾府文武官员人数。由此可推测清朝逐步(     

时期

文职官员(人)

水师武职(人)

陆路武职(人)

总计(人)

康熙时期

19

98

45

162

雍正时期

34

40

72

146

A.削减政府财政支出B.提高台湾自治能力
C.贯彻崇文抑武方针D.加强台湾内陆治理
2024-02-16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清朝中央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规,如《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钦定西藏章程》《理潘院则例》等。这说明清朝(     
A.对边疆地区各族实行多种管理制度B.采取了整齐划一的方式管理边疆地区
C.以立法形式确定对边疆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
2024-02-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在政治统治、军事镇守、经济发展之外,通过儒学教化软实力的建构,在根基性的文化及信仰层面建构起西南边疆与内地一致的统一体:广设府州县地方官学和官办书院;提供科场优惠政策;建立乡贤名宦祠,供奉清朝政府提倡的儒家正统思想的代言人。清朝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宏伟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的为边疆和地方预留一定的自我表达空间,不仅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推行与渗透,还有力地促进了边疆和地方新秩序的稳定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对国家主流文化和王朝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郎玉屏《清代西南边疆儒学教化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在西南边疆治理的举措及目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西南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
6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要了解清代必须先了解明代,现代中国大体是由明代开始的,可惜的是西方这一阶段是进步的,中国是退步的。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明清时期中国的优势地位丧失B.明清时期中国近代科技有突破
C.明清时期中国繁盛与危机并存D.欧美国家均已完成国家工业化
2024-01-09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复习(一)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慰司③理藩院
B.①西域都护府②提督四夷馆③宣政院
C.①护乌桓校尉②提督四夷馆③奴儿干都司
D.①北庭都护府②宣慰司③奴儿干都司
2023·四川绵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照帝在谈到海防时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至大。小者犹不可忽,大者益宜留心……即如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朕时加访问”,预言:“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这表明康熙帝(    
A.初具近代海权意识B.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迫切性
C.深入了解西方文化D.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
2023-11-02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2022·四川凉山·二模
名校
10 .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清朝有一些加强东北边防、设立中俄界碑、绘制实测舆图等边界观念。之后,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这表明(     
A.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B.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
C.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受制约D.清朝疆土频遭割让藩属丧失
2023-10-05更新 | 1459次组卷 | 29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