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     
A.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B.商品流通种类的逐渐增多
C.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形成D.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2 . 如图分别代表清朝中晚期东、中、西部战争及人口的统计数据。这表明当时(     
A.东部人口不受环境影响B.战争多发地人口密度大
C.西部人口增长较为明显D.人口增长基于社会稳定
2022-09-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初高衔接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义利相和”的主张渐成主流,商贾“聚财货”的行为被认为与“百职居官”“学者进德”“农成佳禾”,是值得肯定的,“都须一段识见、一段包涵、一段勇气方做得去”。此现象体现了(     
A.社会经济多元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朝廷放松基层治理D.格物致知影响扩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年间,“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房屋各照原编字号造定文册,内府收照”,如报恩寺的42间廊房就属于南字号。其中,军士居营房,官员所居廊房称廨舍,均免“赁钱”。“苟在朝者,皆给廨舍处之”,“不许别衙门官员掺占”,“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太祖还“命於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至于城中民居之廊房,则征“廊房钞”,“系民住房屋上纳”,“四季征收”,沿至明末;征“门摊”,明初收钞贯,嘉靖朝“针对开张铺面,每户征银33厘”;万历年间,征“房号钱”(摊派的雇佣钱),“以门面间数征收”。然而,景泰年间,“洪武中拨住房屋,今多焚毁倒塌,而办纳房钞如故”。嘉靖年间,“御赐廊房通被军民之家占为己业,法司各官反行赁典借住,使恩制不及于品官,官房占为市业”,对各卫新军,兵部不再供房,而是“每名给银买房居住”。

——摘编自「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明史》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出现了不少乱占城市房屋的混乱现象。19501月,经政府机关研究后《人民日报》信箱答文:城市房屋,无论是属于城市地主或乡村地主所有、现在都不得没收,政府保护城市会馆及一般宗教迷信团体的房产,不予没收或接收。195011月,政务院规定:城市一切合法之私人房产出租时,其租约由双方协议订立,若有不正常租赁关系,予以取缔;公共房产出租,公私两利原则下,应收一定租金,对贫苦、烈、军、工属及集体宿舍等,可酌情照顾。19512月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没收后的财产(包括房产)归国家所有。中共中央于19561月批转《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屋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中指出:在一两年内逐渐完成对城市私人房产的社会主义改造;私人之间的买卖仍应允许,但必须经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和批准。

——摘编自何勘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南京房产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城市房产政策的意义。
2022-09-0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1550年到1645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1.4万吨之多,是这一期间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而从1645年到1800年,则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该现象(     
A.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B.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C.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D.改变了中国的货币流通结构
6 . 明代中期以后,适逢海路打通,新物种得以引进,继哥伦布交换之后,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引进中国(见下表),这些作物在中国的广泛种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时期引进的农作物
明朝一清初甘薯、番茄、烟草、花生、马铃薯、木瓜、玉米
A.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B.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
C.加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为对外贸易出超奠定基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科举考试中,杭州所属各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

明代钱塘人何伦,“稍长读书,至古人忠孝大节,辄抚几而叹。父病,不解衣侍汤药者五阅月。”明代钱塘人刘均美,“读书通大义,性孝友”,洪武间以闾右(富豪)徙实京师,“仍以医行”,“售药不二价”,“又喜施病而贫者。”明代杭州人诸让,曾官吏部员外,“清介持正”,遇人馈遗,“辄厉声曰:‘若谓天下无关西汉子耶?’…凡权贵造请,一概峻绝”。

崇祯初,明代杭州科学家李之藻刊行《天学初函》,收入晚明入华耶稣会士所传来的哲学和科技论著20种。《杭州府志》记载杭州人许胥臣,参照传教士带来的“西书”写出天文著作《盖载图宪》。

《钱塘县志·纪制》记载着明代杭州人祭祀抗倭阵亡者之事,载:“忠烈祠在棲霞岑(位于杭州西湖畔)东,祀嘉靖三十二年御倭阵亡陈善道、吴懋宣……。褒忠祠在棲霞岑西,祀游击宗礼,指挥邵昇、姚泓、于岳,御倭阵亡,嘉靖三十七年总督胡宗宪请于朝建祠。”

一一南炳文《明代杭州人的四个亮点》


根据材料中的人物事迹,概括指出明代杭州人的“四个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个亮点”的时代背景。
2022-09-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8月开学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手工业从耕织结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行业,其中以棉纺织业为典型。此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手工业者对政府的人身隶属有所削弱,以民间市场为销售对象的专业性手工业兴起。这表明明清时期(     
A.雇佣劳动生产方式成为主流B.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弱化
9 . 如表所示为明清时期,长江下游省份的虎患情况。表中信息可以用于说明明清时期(     
(单位:次)
省别明代虎患发生数清代虎患发生数合计
江苏(含上海)323971
浙江4986135
安徽243761
总计105162267

A.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水平高B.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C.人地矛盾激化影响生态平衡D.政府重视虎患问题
10 .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海商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境。根据材料可知当时(     
A.政府摒弃闭关锁国政策B.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朝廷统治
C.进口货物冲击自然经济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