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9 道试题
1 . 明朝初年,一些地主富民往往将自己的田以假借的名义寄托在亲邻、佃仆名下,或者把自家土地假称献纳给僧寺、道观的现象盛行一时。于是朱元璋下令丈量国家田亩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绘制图册,称“鱼鳞图册”。并制定户口总册,登记本户籍贯、丁口(包括丁口数量和年龄)、事产(包括田宅和其他财产),称为“黄册”。据此可知,对“鱼鳞图册”和“黄册”理解正确的是
A.容易引起民间土地纠纷B.不利于打击地主豪强的势力
C.不利于打击逃避赋税的行为D.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派
2022-02-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广志绎》记载,河南的汝宁府(治汝阳县),是豫南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南北货物充盈,商业贸易活跃,逐渐发展为该地区经济中心。这反映了
A.专业分工出现B.抑商政策松动C.市镇经济繁荣D.农耕经济衰退
2022-02-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在两税法中规定“依户纳钱,依田纳粮”;明代中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各地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折银的征收办法。以上做法使得
A.民众与市场的联系增强B.赋税货币化的过程完成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万历年间的《歙志》记载:“传云,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而今则一切反是……最反者则曰江淮之南。”这表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B.商业限制不断放宽
C.重农政策趋向瓦解D.商人地位日益提升
5 . 康熙时期,将明朝藩王的土地“改入民名”;雍正时期,命各乡选择一二名“勤朴无过”的老农负责督课农业生产;乾隆时期,允许百姓垦种一些海岛、滩涂、山区。由此可推知,清朝前期
A.加快边疆区域的开发建设B.实践社会均富的儒家理想
C.确立均田免赋的土地制度D.推行藏富于民的经济政策
2022-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代中叶以后,全国人口分布愈发不平衡:江南、华南数省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总面积更大的北方诸省总人口只有江南、华南各省的三分之一。但山区众多的江南、华南各省,却几乎没有从平原广布的北方调入粮食。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元朝调整运河走向,全国物流顺畅
B.游牧民族频繁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C.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南方推广较早
D.国家政治重心南移,人口增长迅速
2022-01-29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社会投资与社会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农艺的进步,土地收获量有了提高。定额租制又逐步取代分成租制,以及押租制的推广,保证了地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以至额外的收益。同时,由于商业发展特别是人口飞跃增加,粮价大幅度上升,在乾隆当政的六十年间,江南米价陡涨四倍。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更多土地,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粮食。所有这些,都驱使着人们热衷于购买土地。正如有人描述的: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霄吏之铸,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许涤新、吴承明《明清商人及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98年我国福利分房制度退出以来,城市居民住房转变向商品房市场供给制度转型,房地产市场获得快速发展。1999-2018年,我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由1.34亿平方米增加到17.17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房屋新开工面积由2.16亿平方米增加到20.93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房地产开发投资由1999年的0.4万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超过20%.究其原因:其一、从1998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使住房是国家的变为可以自己拥有。对产权的觉醒意味着说,人们都开始追求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相当于是把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打开了并推向了市场。其二、从1998年到2018年中国的GDP的规模是增长了10.5倍,年化达到了12.5%。另外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全国的人们的平均收入在这20年时间是增长了12.3倍。其三、在200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36%,到了2018年年底的时候,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字,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9%。在不到20年的时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在过去的20年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房地产的这种政策的定位,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发动机,所以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在过去的20年整体来看是比较宽松的,甚至是鼓励消费的政策

——《当代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人们热衷于投资土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19982018年房地产投资热潮的原因。
2022-01-27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
A.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
2022-01-25更新 | 11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我国的情况,这些农作物的传入
农作物名称传入情况
玉米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16世纪70年代,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入中国,19世纪以后,玉米种植出现了“遍山漫谷皆苞谷”的景象。
甘薯原产于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粮食。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已有甘薯。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由于耐寒、耐旱,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D.推动了经济格局的改变
10 . 外来农作物的引入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宋史》记载:1012年,“帝(宋仁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因此,占城稻迅速从福建传入长江流域,到南宋时,占城稻占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百分之七十。

早熟的占城稻引入后,当地农民在其基础上培育出早中晚三种俱全的品种,更加丰富了水稻品种资源,为人们更加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打下基础,也为长江流域稻麦两熟农作制打下基础。

——摘编自黄世瑞:《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农学卷》

材料二 烟草原产于美洲,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烟草的广泛种植也遭到时人反对,以下是《新城县志》记载的反映清嘉庆年间当地人的禁烟檄文。“莳烟之耗人力,数倍于谷,合一家老幼尽力于烟,……而雇工则种稻轻其值,种烟重其值,于是佣工者竞争趋烟地,而弃禾田,况农家妇女馌饷而外,纺织为本,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其为害三也;盖吾邑烟叶向凭客商贩自土地广饶有闲地栽烟之处,今则外郡客商转贩烟于新城,尝合四乡绅老问讯,以占去禾亩,……通计之,合大小业约少谷以十余万计。”

——改编自刘翔:《明清两代烟草种植及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占城稻在我国推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辩证分析烟草在当地广泛种植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