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2023·广东·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士人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感知和行动的:“对正统观念较强的士大夫来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天下是乱哄哄的。”所以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并对抗当时亦十分流行的佛道礼义。江浙地区的士人们还编撰和刊行行为仪则的小册子,多以“戒”或“约”为名.其中以刘宗周的《人谱》最具影响力。这股风气的涟漪投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具有公开性质的日谱的大量出现.而此种修身日记的内容则体现着道德的判断标准由内转向外,由虚转向实。

——摘编自程曼《“风”过而“心”动:清代政治压力引起的文化反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
2023-06-08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明末清初学者颜元曾评论道:“朱子遗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长此不返,四海溃弱。”“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据此可知,颜元(     
A.倡导经世致用的育人思想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倡导提高教育的社会地位D.主张实行反满兴汉的政策
2023-06-03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勤俭观念在我国古代产生很早。从殷周时代开始,人们即认识到勤俭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安危,而且关系到国运的兴衰。商初大臣伊尹曾对刚继位的太甲提出建议:“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不仅把俭与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西汉立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物资极端缺乏,统治者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以“寡欲”“无为”的黄老思想治国,提倡俭朴的道德风尚。

——摘编自杨明辉《我国古代勤俭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早于西方,明末清初的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这场启蒙的领军人物是黄宗羲。在黄宗羲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与西方启蒙殊途同归的有关“公意”与“议政”“权利”与“权力”的阐释。由于种种原因,启蒙思想在中国止于“思想”未能形成“运动”,普及到社会,但从黄宗羲的论证中,从梁启超的评价中可以体味到其发源于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地方自治、民主议政等一些具有近代宪政气息的思想因素。

——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5 . 有学者指出,黄宗羲不具有卢梭式的民主思想。作为一个追求纲常世界的儒者,他不仅直接参与维护这个纲常世界的政治运作,而且还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学术努力。由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进步性B.强调了黄宗羲受到传统观念束缚
C.指出了黄宗羲对西方启蒙理念的排斥D.认识到士大夫阶层躬行实践的重要性
6 . 黄宗羲提出用学术指导政治,建立具有议政功能的学校,用学校监督王权和各级地方政权,使“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他提出这一主张旨在
A.从制度层面限制君权B.宣扬代议制民主思想
C.表达对君主制的不满D.促进民众思想的解放
2023-04-25更新 | 450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两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7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据此可知,王夫之(     
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
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
8 . 明清之际,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产生“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B.封建专制统治强化并出现严重危机
C.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
D.人民起义的推动
2023-03-29更新 | 135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列动荡,促进了思相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观念。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专制统治僵化B.海禁政策失效C.商品经济发展D.人地矛盾激化
10 .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个体都具有的,之所以社会上的伦理道德成为可能,是因为社会上每个人都具有“良知”,“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最常人亦无不如此。"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C.传播了社会等级观念D.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