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道德的普遍原则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人们可以通过清除心中诸如物欲之类的蒙蔽……来理解认识道德的普遍原则。”与这一思想契合的是(       
A.“致良知”B.“格物致知”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严迥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   宋代新儒学完全建立并蓬勃发展,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

材料四   自汉以来,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科技文艺成就也充实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词汇和功能,构成了光耀千秋、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

——摘编自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儒学”有哪些核心主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2022-11-1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新的思想在孕育萌生,对社会产生了冲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家时期思想言论(部分)
李贽明朝中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明末清初“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令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明末清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分析三位思想家主要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思想家观点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时代意义。
4 . 明代士人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说道:“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反映出当时
A.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B.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
C.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D.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5 . 以下言论中,体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是(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6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
7 . 梁启超说:“凡大思想家所留下的话,虽或在当时不发生效力,然后那话灌输到国民‘下意识’里头,碰着机缘,便会复活,而且其力极猛。明末清初几位大师——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之流,他们许多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得直跳。”以下选项中,哪一句不是当时顾亭林先生说过的话
A.“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8 . 道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孔子哪一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阳明学说的特色。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
9 .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文字()
A.彰显了近代民权的理念B.出自《船山遗书》
C.体现了“众治”的思想D.表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2020-06-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中、慈溪市三山高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摘自《王阳明文集》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有的学者认为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请根据材料一中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论证这一观点,并分析其思想主张的社会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时代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