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请分别作答一一对应,如“秦始皇:措施XX”,写对一点,不对应的直接)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024-03-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变。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三   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个人魅力”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

——整理自【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密切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文化“转型”的原因,并写出黄宗羲“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推进“深度市场化”所做的努力。
2024-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接续了诸秦王的工作。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   黄宗羲经常对封建时期的法律进行批判,他主张政府制定能够反映当下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天下之法”,而且能够实行法治,他非常重视学校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还应该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单位。王夫之则认为法律是由私而转变为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顾炎武提出了反对当时君主“独治”的思想。他所认为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感叹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是提出了一个“保天下”的新观念,唐甄认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君权,可以“抑尊”即限制君主的权力,尊重御史等官员的纠察权力,真正做到“下畏御史”,还应允许有一定的思想言论自由。

——摘编自石春燕《试论我国明清社会启蒙思想的内涵》

材料三   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涌现出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至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里,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沿袭着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新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特点?分析“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的原因。
2023-1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王夫之《读通鉴论》说:“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主张(   
A.学问要益于国家经世致用B.历史研究着重繁琐记述
C.史学研究要符合客观真实D.重视史学家的自身素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学校》记载:“学校,所以养士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是(     
A.使儒家民本思想发扬光大B.为近代反专制提供思想武器
C.为近代人才培养提供借鉴D.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6 . 《明夷待访录》记载:“为君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       
A.提倡工商皆本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提倡个性自由D.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2024-01-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   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 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chan,削去,铲平),不得休息。”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是什么?这一主流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正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 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汉时期为“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 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放下了元代曾接触的各种外来文化,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

——许倬云《万古江河》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4)阅读材料四,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
(要求:若选择观点①请用明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若选择观点②则请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8 . 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中就记载∶雍正十二年,长洲、元和两县被解雇的丝织业工匠开展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武德九年,唐太宗对于唐高祖大封宗室为王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数十位宗室郡王皆降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他的理由是,“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毕竟那么多的郡王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
10 . 明清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等活跃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剧烈震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黄宗羲等思想家便超越了仅仅对于一姓王朝兴亡的悲叹,而将问题上升到亡国与亡天下之论的层面,对君主专制展开全面审视。

——摘编自吴保传《论黄宗羲与明清学思想史的转型》

材料二   


材料三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三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明史》

“昔秦兴土石之功,我朝施恩与喀什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概述黄宗羲等思想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些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2)材料二中,指出图1的作者和图2发生在哪位皇帝期间?并指出他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影响。
(3)明朝加固长城和清朝不修长城。请任选一观点回答: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长城主要防御谁?“控守要害”的具体军事措施有哪些?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北部边疆问题的政策和史实。
2020-09-29更新 | 4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卷基础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