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 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同,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 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明火·列女传一》

隋唐
12232152271419482
192912286882841
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材料二:自明代中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水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 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往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板范二郎,“四目相视,俱各有情”,周胜仙心想,“若还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 今日当面挫过,再来那里去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情。

——据《醒世恒言·阎奥楼多情周胜仙》

白娘子爱上许宣,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据《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在研究明代妇女问题时的史料价值。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
2023-10-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某同学为研究晚明思潮的演变问题而收集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后期儒家《四书》研究著作比例表

受朱熹注释影响类受阳明心学影响类考据训诂类自成一家非朱熹注释影响类总数
数量1517141950115
比例(占总数)23.08%26.15%21.52%29.23%76.92%100%

——摘编自戴书宏《宋代以来<论语>著作与<四书>著作的消长变化》

材料二   《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对水浒人物进行品第轩轾,把李逵列为“梁山泊第一尊活佛”,原因就在于他“无成心也,无执念也”。这里所取的评价标准显然是李贽所提倡的“绝假纯真”的“童心”。

——据《水浒传》等

材料三   仆嗜读书,身所购藏,几等邺架,经史子集,网罗渔猎,时有发明。不敢以鸿儒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废。

       ——据[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晚明思潮演变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晚明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3-01-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 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 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综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 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4 . “尽管明王朝的政治总是使他们一次次地失望甚至绝望,尽管他们也曾经反复批评明朝的弊政和皇权的腐败,但是当这个王朝真的被颠覆的时候,他们又不能接受这种现实。”据史料记截,明清之际殉节的士大夫人数为历朝之最。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儒学教育凸显道德与责任B.阳明心学带来巨大心理落差
C.清军的残暴激发士人义愤D.八股取士造成士人思想僵化
2023-08-28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代时期的冯道,身居高位,历仕四朝十君。明后期的李贽倍加称赞,称其为“吏隐”,能将百姓之存亡置于君主和自身的荣辱之上,在保身的同时又使百姓免遭涂炭之苦。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认为李贽奖掖冯道是故为“奇诡”之言,危害世风,无异于洪水猛兽。他们在冯道评价上的对立主要是由于(     
A.时代环境的变化B.学术水平的不同C.阶级立场的对立D.占有史料的差异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A.王朝权力渐趋衰落B.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C.传统科技停滞不前D.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7 . 明清两代藏于宫内、传世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共计13幅。这些画像,可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统;一种是面如满月、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来自明代官方史料。另一种,脸长额隆、鼻如蒜头、下额前突,颇为怪异,即俗谓的“猪腰子脸像”,来自明代民间传闻和清宫南熏殿。下图为明清藏于宫内的朱元璋画像。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官方的画像是出于政治统治和思想观念不同
B.民间神话异化朱元璋长相是为了贬低朱元璋
C.美化或丑化朱元璋长相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
D.这些画像可作为研究朱元璋的一手客观史料
2022-04-27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黄宗羲、王夫之、唐甄是明末清初思想界活跃的典型代表。
史料作者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黄宗羲
天下者, 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 私也;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王夫之
天子之尊, 非天帝大神也, 皆人也。自秦以来, 凡为帝王者, 皆贼也。   

上述史料的共同点是
A.否定封建制度B.批判君主专制C.提倡人民主权D.主张分割相权
2021-01-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王阳明致良知之学试图改变天理外在于人心的状况,将“正人心”作为重整生活秩序、重建社会秩序的入手处与着力点。阳明心学围绕如何将天理安插于人心,唤起人们内在的道德自觉这一主旨展开的。致良知之学,是挽救世道人心、重建生活秩序的良方。这反映了“致良知”学说(     
A.实现了理学求理途径的转型B.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C.引领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方向D.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
2024-01-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全国受命于君,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所以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就君民关系,董仲舒说:传曰: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故君唱而民和,君动而民随;就君臣关系,董仲舒说,臣是受命于君的,所以,君臣之礼,若心之与体,心不可以不坚,体不可以不顺,臣不可以不忠。董仲舒认为,统治者是天命神授的,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摘编自丁银高《论董仲舒的王权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对以君为主的君主专制制度有所不满,明确肯定了天下为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君王的天下,所谓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他对君主专制下的也进行了批判,认为的产生是要与君共治天下的。他把治天下比喻为曳大木,臣与君是共曳木之人也`同时强调了人治的有效规范、引导与约束惩罚。

——据鲁敏《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黄宗羲的君权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君权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4-01-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三新”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