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7 道试题
1 . 如果把“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世致用思想提出”“书画艺术的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最符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A.封建王朝日趋繁荣强盛B.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C.封建王朝近代化的先声D.封建王朝的衰落与转型
2 . 五代时期的冯道,身居高位,历仕四朝十君。明后期的李贽倍加称赞,称其为“吏隐”,能将百姓之存亡置于君主和自身的荣辱之上,在保身的同时又使百姓免遭涂炭之苦。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认为李贽奖掖冯道是故为“奇诡”之言,危害世风,无异于洪水猛兽。他们在冯道评价上的对立主要是由于(     
A.时代环境的变化B.学术水平的不同C.阶级立场的对立D.占有史料的差异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总体来说,明清两朝的海洋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内趋性特征。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限制。明清政府不支持海外华人势力,将其视为“化外之人”。对于海外的庞大市场,明清政府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将与西方人的贸易尽量控制在有限的地域和范围内,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在明清政府始终对海洋和海外贸易缺乏应有的认识下,中国海上力量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竞争。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洋政策“内趋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海洋政策“内趋性”的原因。
4 . 李贽认为,“商君相秦,才十年卒至富强,而令秦成帝业,虽能杀其身,而终不能不用其法”,因此他将商鞅视为圣人。李贽还高度赞赏被朝廷批判的张居正,认为他功业卓著,是英杰宰相。这体现出李贽(     
A.对个性自由的渴求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对社会变革的期望D.否定了儒学价值观
5 . 陆九渊、王阳明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这(     
A.利于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从根本上否定了程朱理学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鼓励人反叛传统伦理道德
6 .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人文主义B.仁爱精神C.尊重人性D.个人主义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公安县三中高二11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公”“私”关系的讨论和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说,曾经使我们将那个时代称之为“启蒙时代”。……但黄宗羲们没有真正地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他们也没有设想出一个权力更替和权力制约的机制。急剧的改朝换代,决定了他们的“待访”必将成为一种“空守”。因此,对他们思想的启蒙色彩要做仔细的检讨,或者说他们的启蒙意义要到晚清才得以真正展现。

——摘编自干春松《儒学概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典型的民权宪法,第一次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的宪政理念,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立宪的新篇章。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否定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制度,从而树立了帝制非法和共和合法的观念,促进了民主主义潮流的大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大解放。

——摘编自袁兵喜《权利与权力的规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宪政理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公’‘私’关系”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视角,概述黄宗羲思想所具有的“启蒙色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方面的主要体现,并指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
2024-01-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引用了一位浙江籍儒学家的思想论述浙商精神,认为浙商要用“心即理”涵养浙商自信豪迈、包容万象的气度;要用“知行合一”引导企业方向,稳立企业愿景,主动接受市场的磨砺。这位儒学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顾炎武
2024-01-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腾云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9 . 黄宗羲认为,全国各级学校都应该通过“公议”的方式推选名儒担任老师,在特定的日子,天子和各级官员还要亲临学校,就弟子之列听讲,师儒可以就其行政失误提出批评。地方官员如果倚势欺凌老儒,学校的士子可以群起而驱逐之。该观点(     
A.突破了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B.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蕴含着一些朴素的民主色彩D.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帝制国家始终参与商业,其程度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基本契合,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明清商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与帝制体系交融,变成绅、商、地主三位一体的精英人群,构成社会支配阶层演变的一个侧面。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使得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商业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