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近万部西方书籍被传教士带入中国,其中四百多部翻译成中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均受到西学影响。康熙年间出版的《数理精蕴》是一部东西方数学家共同撰写,融中西数学于一体的教科书。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收录评述了三十余部西学著作。材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使传统科技重生B.中外官方交流规模空前
C.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D.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动摇
2022-11-11更新 | 284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朝初年,由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趋于消歇,考据学兴起,专注于古代经典史籍的校勘、辑佚工作。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B.陆王心学在社会的流行
C.统治者严密控制思想文化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3 . 新时代指导并引领新思想,新思想呼唤并催生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吴佳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

材料二     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

材料三     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     中指出     “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写出百家争鸣中的一个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材料二中“它”是指哪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狂涛巨澜”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4 . 以朱元璋、朱棣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选择了“重治吏,恤安民,崇道统,尊理学”的治国方略;至明朝中叶,尊崇程朱理学的弊端已昭然若揭;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逐步繁荣B.理学占统治地位
C.反对专制的社会思潮D.市民阶层的崛起
5 .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一沙弥自幼随禅师修行,与世隔绝。一日师徒下得山来,沙弥不识牛马鸦犬,禅师一一告知。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个故事(     
A.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提倡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C.否定了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专制统治的牢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商业的兴盛,明朝为商人服务的有关交通、经商的书籍被纷纷刊行,成为后人了解明朝商人经商路线的基本素材。1570年,徽商黄汴编撰《天下水陆程》不仅包括各商路的方向路程、沿途驿站名称、行程风险、食宿条件、行会组织等,还有许多集镇和村落名、河流名。官员旅行,有驿站可以吃喝休息;商贾旅行,哪儿有村落,哪儿需渡河,都要自己操心。明朝后期,政治上宦官擅权,不得志的士大夫们渐渐疏远政治,流连于山水之间,调查当地的民情风俗,这种行为被称为“宦游”。文人们在适宜季节与朋友出游,“不必矫情,不必递性……直心而动”。他们将所行、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形成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游记,其包含着明朝人特有的对科学的追求,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观察。其中,徐霞客、王士性两位大旅行家的著作就是观察、描写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典范,是地理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问的标志。

——摘编自傅林祥《交流与交通》

材料二   工厂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机器强迫人按照机械的节拍从事劳动。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空间缩小,工作压力增大,住房紧缺,环境污染,道德水平降低,人际关系冷漠……所有这些弊病使人们想要逃避节奏紧张的城市环境,回到宁静的大自然中去。工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是更多流向资产阶级,从而增加了有财力外出旅游的人数。产业工人虽然在经济上受资本家剥削,但毕竟是自由人,有迁徙外出的自由,再加上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工资并给予他们带薪假日,土地所有者不再垄断权利,财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分配,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得到了提高,这些变革都导致了“有闲”阶层的急剧扩大。由于社会财富大量涌现,温饱不再是生活的目标,各阶层开始购买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范围更大的商品,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之一。

——摘编自郭文康《工业革命与近代旅游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旅游兴盛呈现的特征,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旅游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旅游兴起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4-02-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宋初年,儒学思想比较沉闷,在当时的政治思想中没有占支配的地位。到北宋中期,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因循守旧政治受到日益激烈的批评,士大夫中要求改革政治的变法思潮日益高涨。儒学这时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向着“通经致用”的方向发展,适应新的政治形势需要而日益活跃。当时士大夫中不少人出于对内忧外患交炽局面的忧虑,想通过对经籍作出符合现实需要的新解释,为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寻找答案,为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寻求药方,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儒学也在各个学派争鸣中得到发展,形成带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新儒学。

——摘编自吴泰《中国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儒学”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其对外的良好开放性,而能够虽然经受过佛道的冲击、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外族的入侵都能够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但到明清以后中国文化却开始走向了一条封闭的道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后,为了防止倭寇的侵略,巩固封建统治,开始限制通商。清朝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全面封闭政策,朝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及感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导致该趋势的因素。
8 . 顾炎武认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那么县令治理本县就像对待自家事业一样,必然尽心尽力。材料体现了顾炎武(     
A.赞赏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及方法B.挑战传统和提倡效用的思想主张
C.推崇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D.强调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9 . 李贽认为“一物各具一乾元”“万物统体一乾元”,即每个事物既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又是广阔宇宙的一部分。每个个体作为“乾”的一部分,都分享着“乾”的性质,所以每个人都有“首出万物之资”的潜能,都可以超越平凡,成为圣人。李贽的这一言论(       
A.否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体系B.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气D.折射出强烈的个体意识
10 . 明人李贽认为“为善为恶,彼俱无意”,清人金圣叹也认为,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完全符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标准。据此可知,李贽和金圣叹等知识分子     
A.主张回归孔孟儒学经典B.依据理学塑造理想人格
C.试图突破传统思想束缚D.不以人性善恶品评人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