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身着儒装传耶稣,口述四书讲圣经”描述的形象是
A.早期的耶稣会士
B.广方言馆的教师
C.同文馆的外籍教师
D.清末学堂里的教师
2 . 明末清初,在引进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的媒介是
A.开明士大夫
B.新式学堂
C.留学生
D.传教士
2019-04-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这里的“第二次”是指
A.伊斯兰教传入中国B.四大发明的西传
C.《马可·波罗行纪》发表D.西方传教士来华
2019-08-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入华之初,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策略是
A.强迫接受的政策
B.顺其自然的政策
C.无为而治的政策
D.入乡随俗的调和
5 . 中国古代皇帝开始了解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图是在
A.西汉丝绸之路后B.元朝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C.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D.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2020-04-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用反省内心的方式获得天理,与下列哪一观点的要义最接近
A.孟子的“人性本善”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D.王守仁的“致良知”
7 . 欧洲耶稣会士远涉重洋,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此种现象开始于
A.15世纪中叶
B.16世纪中叶
C.17世纪中叶
D.18世纪中叶
8 . 清朝诗人龚自珍曾经发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感叹,同时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造成“万马齐喑”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实施B.“文字狱”的不断出现
C.文化专制主义的推行D.君主专制制度的推行
2019-12-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1772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编纂的《大百科全书》全部出齐,而在东方世界编成的煌煌巨著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四库全书》
2019-09-0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中两人交往产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传入中国
B.中国科技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
C.中国人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为我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2018-04-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三4月模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