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认为:“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对此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A.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对封建传统思想产生冲击
B.明代学者恪守孔孟正统人本思想重新建构起儒家伦理秩序
C.虽能丰富中华文化理论思维但其本质依然是宣扬封建礼教
D.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引发学者对封建集权体制的批判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对这一构想解读正确的是(       
A.具有早期民主启蒙价值B.主张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C.颠覆了儒家的民本思想D.成为社会教化的思想工具
2024-01-0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

内容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文成公(王阳明)全书》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王阳明的弟子)信得过良知时,独来独往,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A.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C.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D.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2024-01-02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学者基于《明夷待访录》中有关古代赋税改革的论述提出了“黄宗羲定律”。该定律用公式表述为bn=a+nX,其中bn是n次改革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革次数。该学者意在视频讲解(     
A.表明苛捐杂派的增多为历史必然B.解读税制改革将并税加征合法化
C.抨击历代税制改革导致王朝灭亡D.揭开“明税重,暗税轻”的真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第一次热潮根源于儒学的产生B.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C.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第四次热潮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6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根源于生产力进步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间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7 . 南宋(浙东学派)思想家陈亮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又提出“仁者天下之公理,而财者天下之大命”、“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与儒家传统义利观念有明显区别B.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
C.与明清浙东学派的主张有共同点D.其义利观与西方智者学派相一致
8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B.不能随意地因革制度
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