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明清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适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明朝末期)《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方厚升《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材料是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1840年之前)的思想领域,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代表的反理学思潮。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已有较为鲜明的市民反对派气息,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从不同侧面与理学展开了论战,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的观念。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予以阐述。(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下,各级官员都要受到“忠君保民”信条的约束。他们分处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上,执行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号令,但在贯彻过程中又不需要事事请示,而往往是按统一的儒家国家学说处理大量日常事务,从而自动地对各地区实行控制调节。实际上,历代中国政治家对这种特大系统组织方式亦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儒家国家学说的“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原则,很符合控制论关于分层控制和组织的原理。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阐述儒学发展对该王朝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然,西方文明并非没有优点。对于这些优点,中国人总归是要学习、研究、接受和吸纳的。西方文明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其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以及在法律的规范下使个人意志得到充分表达、个人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有效机制。……衡量一个文明是否底蕴深厚,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它是否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不妨把文明看作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或一个长时段的有机结构。不吐故纳新,不因时因势地变革、更新、创造、发展,便不可能有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表现——对5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史相关内容,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帝制国家始终参与商业,其程度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基本契合,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明清商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与帝制体系交融,变成绅、商、地主三位一体的精英人群,构成社会支配阶层演变的一个侧面。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使得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商业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史研究明、清两个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把明、清两个王朝作为一个时代来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于社会演变,不在王朝兴衰,因而明清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根本上说,是关于一个特定时代中国人民、社会、国家各方面经验的综合史,不是王朝断代史。李洵先生主张把明清时代看作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时代。他指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化统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这个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也不是习惯上常说的那种‘断代史’,而是一个特殊的作为一个整体时代的历史。”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史的大时代特征与明清史研究基本问题》

材料反映了学者对明清历史研究的诸多视角。请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研究视角拟定观点,对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历史上,“天下”兼具地理意义与文化意义。在秦大一统之后,“天下”的地理意义与“国”的地理意义逐渐重合,而“天下”的文化意义则得以保留,并获得新的发展。“天下”是每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是构成家的组织、国的组织的文化基础。在儒家看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自我的道德责任。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责任唤醒自我的德行,投身到私人关系中去建设家庭,投身到政治关系中去建设祖国。而在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之际,每个人仍旧需要坚守自我的德行。

——摘编自朱光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行历史阐释。(要求:阐释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10 .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通过先辈们的事迹,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凝聚性和顽强生命力。请提取材料和图片中的两个或多个信息,围绕“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