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等古代思想流派,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都主张“崇俭抑奢”,从而使“崇俭节用”思想始终成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主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消费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崇俭抑奢文化史。特别是在古代,崇俭抑奢作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帝王的圣旨御撰、官员的公文案牍,学者的讲章论著,平民百姓的家规家训等大部分文献典籍之中,清人朱柏庐著名的《治家格言》共600字,谈论节径的就达120字之多。“在中国消费思想史中,讲得最多、最久、最深刻的问道是奢俭问题,奢俭论,是中国消费思想的核心。”

——摘编自赵迎芳《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及其现代转换》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商人。他们因为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在消费中体现出强大财力,引起社会瞩目。例如,“扬俗尚侈,蠹之自商始”商贾并凑,粮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由于显赫的政治经济地位,官僚更易于成为奢侈的榜样,连被誉为中兴之臣张居正亦未能免俗,“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在奢侈风气影响下,普通百姓也以异乎寻常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消费热潮中,在杭州,“本地上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不以储蓄为意,中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归归市肴酒,夫妇因醉而已,明日又为明日计”。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消费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2 . 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则归墨(墨子)”的现象,杨朱的核心主张是“为我”、“重生”、“贵己”,强调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不要为外物所累。与该主张相似的是(     
A.墨子:兼相爱,交相利B.老子:无为而治
C.朱熹:存天理,灭人欲D.李贽:童心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摘编自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艮(泰州学派创始人)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中期开始衰落的年代,小作坊主和商人成为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力量,而王艮出身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煮盐家庭,9岁就开始随父往返于山东做贩盐生意。在目睹了王朝政治腐败,许多身在宦途的仁人志士遭受迫害后,他提出了“保身论”,要求那些身在宦途的人要爱身保身,不要为封建统治者卖命,为封建统治者尽愚忠是不值得的。同时他冲破“天道”的束缚,把“道”解释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的日常行为,从而得出了“百姓日用即道”“满街都是圣人”的结论。李贽将王艮的思想进一步发挥为“童心说”,提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的观点。

——摘编自林子秋《简论王艮和泰州学派》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王阳明思想和泰州学派思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艮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4 . 明清时期,以关帝、观音、文昌(指文昌君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信仰为民间三大信仰。这些民间信仰基本是以《尚书》中的“天道福善祸淫”为基础的,并经过长时间的自觉践行,内化为一种行为规范。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儒学世俗化趋势明显B.百姓普遍信仰陆王心学
C.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D.“三教合一”基本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初的理学家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这与儒学素来讲求“内圣外王”、向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政于民的追求相符合。由此可知,清初理学家
A.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B.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
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
2021-11-25更新 | 12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王)守仁之说,以心之灵明为知。为人人所同具。无论如何昏蔽,不能没有存在的。”材料认为,王守仁主张
A.人性本善B.人性本恶C.本善习远D.知行合一
2022-02-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特色,下列说法与朝代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汉朝中朝刺史五经博士指南针
B唐朝天可汗曲辕犁两税法赵州桥
C宋朝枢密院交子青花瓷《农书》
D明朝内阁心学奴儿干都司玉米

A.AB.BC.CD.D
2022-01-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傅山痛斥理学家是“伪君子”;另一个思想家颜元嘲笑理学家“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还把理学家一贯奉行的“正其谋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信条改为“正其谋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他们的做法
A.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儒学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9 . 清初思想家颜元曾痛斥前代士人“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许多学人致力于通过“正学术”来刷新学术风气,考据经典因此盛行,最有学问的士人往往将考据经典作为其毕生追求。据此可知,当时
A.经世致用成为传统文化主流B.考据经典折射士人文化自觉
C.儒家思想具有思想启蒙作用D.学术受政策影响出现大转向
10 . 下表所示是明清之际两位学者的观点(部分)。这表明他们
A.践行格物致知的学习理念B.主张因时而变的革新精神
C.推崇通经致用的质朴学风D.批判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
2021-1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