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3 . 学者吴震指出,历来以为,朱子学与阳明学互相对立,彼此不可融合,然而转换视角,从广义宋明理学视域出发,便会发现两者实有诸多共同的问题关切和思想共识。材料意在说明这两个学派(     
A.都主张重建儒学的价值体系B.在寻求天理的方法上相同
C.在哲学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D.都放弃传统借鉴外来文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推动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治国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理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概括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就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5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的重要时代,下图是该书内容的思维导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每日解读诗词·<哈佛中国史6:大清>》


传统观点认为清朝是一个失败的王朝,该书则认为清朝是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你同意哪种观点?请先明确观点,再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知识,对所选观点进行阐述。
2023-04-0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己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A.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B.抨击了理学的空疏之弊
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2023-08-09更新 | 94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材料一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8 . 明朝后期的一位思想家确信“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进而鼓励人们发挥个性,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
9 . 王阳明认为:“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汤显祖等人的文学主张均植根在“情”、“真”的哲学理念之上。这些思想主张反映了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陆王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李贽“异端”思想逐渐形成D.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
10 . 明朝后期以后,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等思想主张,这反映了思想界
A.提倡个性自由反专制的倾向B.强调主观能动性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出现了三教合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