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对这一构想解读正确的是(       
A.具有早期民主启蒙价值B.主张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C.颠覆了儒家的民本思想D.成为社会教化的思想工具
2024-01-0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

内容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文成公(王阳明)全书》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王阳明的弟子)信得过良知时,独来独往,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A.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C.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D.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2024-01-02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学者基于《明夷待访录》中有关古代赋税改革的论述提出了“黄宗羲定律”。该定律用公式表述为bn=a+nX,其中bn是n次改革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革次数。该学者意在视频讲解(     
A.表明苛捐杂派的增多为历史必然B.解读税制改革将并税加征合法化
C.抨击历代税制改革导致王朝灭亡D.揭开“明税重,暗税轻”的真相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全国受命于君,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所以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就君民关系,董仲舒说:传曰: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故君唱而民和,君动而民随;就君臣关系,董仲舒说,臣是受命于君的,所以,君臣之礼,若心之与体,心不可以不坚,体不可以不顺,臣不可以不忠。董仲舒认为,统治者是天命神授的,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摘编自丁银高《论董仲舒的王权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对以君为主的君主专制制度有所不满,明确肯定了天下为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君王的天下,所谓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他对君主专制下的也进行了批判,认为的产生是要与君共治天下的。他把治天下比喻为曳大木,臣与君是共曳木之人也`同时强调了人治的有效规范、引导与约束惩罚。

——据鲁敏《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黄宗羲的君权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君权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4-01-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三新”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第十三章的目录

第十三章明一中华文明的余晖

81.“胡蓝之狱与皇权强化”

83.海上走私贸易与偻寇

84.商品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85.“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86.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87.正统思想与异端思想


材料反映了历史学者对明朝历史的研究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明代的相关史实对作者的研究认识进行解读。(要求:可任选一目录,也可从整体角度进行明确性的角读,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5-24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交往史的转折开始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空间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形成了世界意义的“万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换体系。大航海时代使整个世界局部、间接、间歇地交流,转变为全球性的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交流的层面也从物质技术走向更深层的领域。16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东来,通过世界地图和地理著述给中国人传入了关于万国的观念和世界的意识。明清关于“世界”的想象,蕴含着对中国本土文化重新诠释的意图,想象的过程亦是西学知识的再生产和重塑国人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中文文献中,“中学”的出现亦是源自“西学”的影响,“中学”是伴随着西学而衍生出来的与“西学”并列的一个核心概念。

—摘编自邹振环《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材料二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区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提出两种状态下的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二是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消除不平等、缔造人类幸福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社会契约的价值和作用是“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社会契约中的不平等是在限制范围之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摘编自卞奕雯《浅析卢梭的平等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并据此说明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则材料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解读中的任一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局限性提炼准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根源于生产力进步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间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