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摘编自任学安主编《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下图为圆明园遗址。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之线,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摘编自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卷五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战争的惨痛遭遇?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年福建省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2 . 人口的迁移见证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元康元年(291)开始的“八王之乱”愈演愈烈,至永康二年(301)演变为诸王间的混战……中原大乱已不可避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更多的人下决心南迁。由于移民中多有宗室贵族、官僚地主、文人学者,其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水平高于常人的很多,所以在南方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成了江南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改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材料二   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的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16世纪20年代在秘鲁发现银矿和40年代在巴西建立甘蔗种植园以后,奴隶的数量激增。最新的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离开非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英美三国1950-2022年城镇化率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康元年后人口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非洲的大规模迁移”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90-2022年,哪一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幅度最大?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 . 进入近代社会后,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若干个重要阶段

1861—1895年自强运动
1898—1912年政治改造和革命
1917—1923年思想革命
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权

——改编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三个阶段所对应的重大事件,并概述1949年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五个重要时间节点

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后
1989—1991年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前后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多视角解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9–1991年“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后,“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之间的关系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列举2001年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三件大事。
2024-08-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名校高一下学期新学考交流模拟(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对农民的调查

1989年,无锡县委宣传部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对该县35个乡镇的万户农民进行了调查。下图是本次调查问卷问题的整理,表6是其中当时四个备受关注问题的调查数据统计情况。

调查问卷问题

一、近三年的家庭收入情况六、你进一步富裕需要的条件

二、近三年的家庭收入来源七、你认为现在农村中最富的人是谁

三、你富起来主要靠什么八、你对先富起来的人持什么态度

四、你富裕之后的追求九、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五、对子女读书要求十、你意见最大的问题

下表

问题三致富原因党的政策勤奋劳动有技术运气好亲朋帮助
累计率57.2448.8930.4511.948.42
问题四你富裕之
后的追求
改善物质
生活条件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自
身素养
渴望别
人理解
需要
安全感
累计率56.536.6420.147.964.9
问题五对子女读书要求高中或中专大学小学或初中不读书也行
比例50.9724.3716.168.4
问题八对先富起来的
人持什么态度
应给予支持要一起富应有所限制其他
比例36.633.529.60.3
(1)本次调查为何如此设计问卷问题?
(2)表7中数据反映了农民怎样的主流心态?
2024-08-1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押题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世卿世禄的传统,抑制贵族集团的膨胀。但也遗留下来不少问题,如在程式上过于简单粗糙,其中必环节是长官举贤,如何确保长官本人公正而有识鉴,如何确保适宜的被举者引起长官注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察举的多元标准(德行、吏能、经术、功劳、名望等),缺少客观、精确与划一的衡量尺度,不能适应官僚行政所需要的制度程式。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特色,而且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察举制度曾经起过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浪翻波连,汇成辛亥风云。经过庚子(1901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于是而产生了中华民国。“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种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01-1911年间清政府做出“自我挽救”的表现,并以“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为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简要评价。
2024-08-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新学考调研检测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6 . 世界史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世界革命的大幕正在揭起。延续了上千年的均势正在瓦解。如此后两个世纪所揭示的那样,数千艘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布鲁斯托(英国城市)、南特(法国城市)、安特卫普和众多其他欧洲港口扬帆起航,前往其他大陆寻找贸易机会和利润。它们将驶向卡利卡特(印度城市)、广州、长崎。到了某一时期,从欧洲人的海外殖民地出发的船只也加入其中——从波士顿到费城、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到澳门。

——摘自[英]J.M.罗伯茨,0.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全面接收荷兰的遗产:银行、证券、信贷、流通、资本市场、股份公司、保险业务等这些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组织手段都在英国建立并完善起来。殖民活动也在此时进入高峰,英国在全世界发展殖民地,构成它“第一帝国”的基础。英国国内手工业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以毛纺织业为支柱的对外贸易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技术革新一触即发。更重要的是,“光荣革命”给英国人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一切人都可以去努力追求财富。总之,英国已存在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摘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当代史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转型》

材料三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等,均可认为是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在此过程中,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强权政治原则不断被强化。当资本主义列强将扩张矛头指向中国时,中国却仍按照自己的轨迹在农业社会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7世纪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的主要贸易网络。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维度,简析这场“世界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乘旦认为“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对“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通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他在《中国》第1卷中使用“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具体语境,主要是他对历史上西方和中国相互间地理知识了解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他尤其将注意力放在包括汉代和罗马帝国时代的较为短的历史时期内这些地理知识最早获得的情况。他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分析希腊和罗马资料中第一次提到Serer的证据,那些内容与丝绸贸易有关,或是提到Serica即产丝之地的记载。然而,他并没有专门研究中亚史地,他将古代中西交通的贸易路线想象成一条直线,这与“丝绸之路”的实际走向并不符合。

——摘自[美]丹尼尔C.沃(蒋小莉译)《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通往一个概念的考古学》

材料二   在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一词50多年后,我国学者开始使用这一词汇,政府层面较多的使用出现在20世纪五十六年代的对外友好交往中。今天,“丝绸之路”已然不是某一条道路或某一种交换物品的专称,而是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统称,甚至突破了原来的“中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命名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一历史名称在当下的现实反映。

——摘自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用实线在下图中绘制“陆上丝绸之路”的走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阐述“‘丝绸之路’这一历史名称在当下的现实反映”。
2024-06-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一下·浙江·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发达国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英国政府出台《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法》等法律,对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做出严格规定。日本政府投入资金,引导支持各地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德国上世纪50年代乡村更新主要集中于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后转移到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1970年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政府投入20亿美元成立建设基金用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80年代以后政府逐步从中退出,新村运动完全由民间主导。西班牙首创休闲娱乐功能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乡村特色建筑改建成酒店,对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发掘休闲娱乐项目。

——摘编自朱红根、宋成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农业却因为受到土地规模和消费需求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农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并且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留守老人从事的家庭农业。据统计,2016年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仅占全部村庄的32.3%,截至2017年农村每千人拥有4.28名卫生技术人员,不到城市的1/2。

——摘编自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根据部署,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特点和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024-06-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9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要领域主要成就
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综合国力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班级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至西汉前期,中国北方匈奴强盛,置僮仆(奴隶)都尉管理西域,因“赋税诸国,取富给焉”,西域诸族“不相亲附”,匈奴还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汉武帝制定联络月氏“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派遣张骞“凿空”西域。……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实现了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由此奠定了新疆地区在维系中国陆上交通、护卫中原诸王朝之西北地区边防安全的政治基础。

——田卫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新疆历史叙事构建》

材料二   当时新疆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西方殖民势力的觊觎,其中有俄国“拓境日广”,扩张态势逼人。左宗棠认识到“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这样的地缘战略价值触动了清廷中枢,让清廷认识到重视塞防,收复北疆,方能“居中控制,南钤回部,北抚蒙古,借以备御英俄”。……同时建议“为新疆画长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须“设行省,改郡县”,从而为新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也使得原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由伊犁转移至乌鲁木齐,影响至今。

——改编自袁天阳《左宗棠的边疆治理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结合所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时期新疆面临威胁的实质。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为解决新疆危机所作的贡献。
2024-06-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