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3 道试题
1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024-04-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应西方侵略者的要求,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允许外国公使入驻北京,中国向西方各国派遣大使;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朝设立外务部,成为具有近代外交制度中一般特征的中央外交机构。有学者根据这些事实展开研究,结论可能是(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列强侵华客观推动晚清外交艰难转型
C.西方国家逐渐改变了侵华方式
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2024-02-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枪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以下属于“这场战争”影响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西方列强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陆D.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4 .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下列有关图1到图2演变实质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图1 铁犁牛耕                                图2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A.男耕女织到大机器生产B.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C.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D.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
2024-02-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黄仁宇曾提到“《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满汉官僚的不安最可能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交礼仪变化将冲击传统政治制度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D.被迫接受西方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据晚清海关税收统计,1864年中国进出口税共6906028海关两,1894年15366311海关两。30年时间海关税收增长了1倍多。外国进驻中国的商业机构及其来华人数也逐年增多,到1894年共有外国商号552家,从业人员9350人。这说明当时中国(       
A.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遭遇瓶颈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趋于紧密
7 . 鸦片战争后,时人议论山东小清河河口羊角镇的贸易盛况:海船转运(外洋)之杂货、木料等物咸集于此,道旁堆积如山,河下船只停泊者约三里,各地商人五方杂处,获利动以数万计。上述材料可说明(     
A.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B.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C.广州的外贸地位已经衰落D.封建经济制度濒临崩溃
8 . 下图为1893——1937年武汉棉业产业链基本形态图。这体现了近代中国(     

A.实业救国观念深入人心B.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D.经济结构转型的完成
9 . 下表中报刊所发评论反映出近代以来(       

1875年《申报》

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1875年《申报》

“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

1881年《万国公报》

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
A.农商皆本成为共识B.职业观念已发生变化
C.西方思潮成为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
2024-0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马克思在1857年指出:“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将遭屠杀——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害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马克思意在强调(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残酷性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
C.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正义性D.中英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