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自称“天下容有不能读日报之人,天下无有不喜阅画报之人”。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正是晚清中华帝国的多事之秋,大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场面以及前因后果,小到租借里某次西兵会操都在画家笔下得到呈现。百年后的今日,《点石斋画报》成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生活乃至“时事”与“新知”的重要史料。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点石斋画报》目录

中外纪闻力攻北宁、吴淞形势、基隆再捷、甬江战事、中法换约、顽固党放火戕官、牙山大胜、赞成和局、万寿盛典、西使觐光、轮船又火、大闹教堂
官场现形恭应考差、糊涂知县、疯官可笑、假官作贼、道士捐官、购枪舞弊、德政何在、厘卡积弊、催科滋扰
格致汇编新样气球、妙制飞车、兴办铁路、水底行船、铁甲巨工、边防巨炮、演放水雷、西医治病、以表验人
海上繁华游园肇祸、法国节期、英皇子观灯记、西童赛马、赛脚踏车、奇园读画、女塾宏开、大闹洋场
(1)“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
(2)谈谈《点石斋画报》对研究晚清社会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畲《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见《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也称:“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摘编自岳亮《 <瀛寰志略>:在中国发现世界》

材料三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创作背景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53月冯子才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修订版)

材料二   1884824日,军机处给曾纪泽发了一道命令:法船现已在福州开战,打坏马尾炮台、船局。倘俄暗许助虐,不但法势更张,而朝鲜、东三省各处添防,我力亦分。阁下即就近密探法,俄有无合谋中国之事。李鸿章1210日致总理衙门电中说:日谋叵测,明系乘中法有事,寻衅图朝,恐祸更烈于越南。

——摘编自《清朝军机处,总理衙门档案》

材料三   1885325日刘铭传再向朝廷上奏说:闽省久无信来,亦无兑款,若一月后无大批饷至,兵必溃散。……毛瑟枪子、饷项二事最急,若无接济,束手待毙。

——摘自《刘铭传上书清延的奏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哪两种类型的史料?
(2)中法战争真的如同材料一所说的“中国不败而败”吗?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3-0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政策尤富特色。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这样广大彻底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世界历史上不曾有过,真是人类最光荣最先进的行动”。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中“妇女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实践的总体和本质来说,太平天国仍然维护封建主义的男女不平等”,它“并不是一次妇女解放运动”。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史料的发掘有助于历史认知的拓宽B.时代特征严重影响了对历史的叙述
C.史料的多元性制约了史学研究的发展D.应综合多种史料进而全面分析史事
2023-12-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以往学界将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与甲午战争的失败,或归结为中国封建制度抵不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或为清廷内部党争,或为中日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学者孔祥吉认为上述分析不足以使人信服。他用许多史实说明北洋海军实力强于日本,进而通过考察和分析受李鸿章极为倚重的北洋海军灵魂人物罗丰禄的思想、精神面貌、实际行动,得出了“罗丰禄等李鸿章身边的幕僚缺乏勇于奉献、精忠报国的气质”,以致“将整个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侵略军”,“使清廷苦心经营的近代化舰队,化为乌有,有志之士无不为之扼腕痛心”。对上述内容表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B.历史结论要依照现实加以修正
C.多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美国学者金安平从《张靖达公奏议》中研究发现,清朝官员张树声(即张靖达公)关心的诸问题主要是征收土地税和商业税、边防和海防、各地匪患、筹集造轮船和兵工厂及学校的资金,推荐有功人员等。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焦点B.近代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
C.清朝官员的工作业绩D.近代中国夷夏观念的动摇
2023-04-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史料记载:郑观应所办上海织布局在开办之前,专办官务的龚寿图就任意挥霍,办事不实……李鸿章接手后掌握全厂管理大权,直至该厂结束,股东丝毫没有分红。这一记载说明近代中国(     
A.营商环境日益恶化B.官督商办企业经营困难
C.腐败侵蚀实体经济D.洋务运动具有先天局限
9 . 开放·交流·合作
①开元初,栗田(日本使臣)复朝,请从诸儒受经⋯⋯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官职名称),多所该识(掌握众多学识),久乃还。——《新唐书》

②榆林窟壁画《玄奘西行求法》

③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1)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唐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1757年,清朝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代理。清政府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商雇役华人办事,规定外商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只能在每月逢八之日出外游览散步,且人数不得超过十人,对华人出洋船只型制大小、货物品种数量、商贩水手人数、往返期限等,清政府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概述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章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3)依据材料,概括曾国藩的主张。
序号事件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20年,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置敦煌郡,并在郡城西面设置玉门关和阳关,扼守河西的大门。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大族和士人迁居河西地区,带来先进农耕工具和技术,推动敦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在敦煌城东南鸣沙山崖壁上开凿了莫高窟第一所佛窟。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等经敦煌西行取经,莫高窟作为西行者祈求道途平安的处所香火不断,日渐兴盛。隋唐时期的敦煌,呈现出国际大都市的风貌,汇聚不同的宗教、文化、艺术,招徕不同血统的民众在此定居。在统治阶级崇佛浪潮推动下掀起兴建石窟的高潮,一些大家族也争先开凿“家窟”。到武则天时期,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所窟龛,汇集了众多精美壁画、造像,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

——摘编整理自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

材料二   19世纪末,一大批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莫高窟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这些藏品现分藏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机构,藏品由各科专家编目、研究,发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撰写五卷的考古报告《西域考古记》,还编著有《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古代佛教绘画》一书。由于他在探险中有着惊人的发现,并获取大量的珍贵资料,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勋号。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白银五百两,获取写本、印本、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首次系统拍摄莫高窟照片数百张。由于伯希和通晓汉文,他获取了藏经洞中学术价值最高的经卷写本和绢本、纸本绘画,目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摘编整理自《敦煌藏经洞·传奇继续》

材料三   国际博物馆界公认必须严厉阻止非法贩卖考古文物、艺术品及民族工艺品,但是我们应该以不同的感受及不同的价值来看待那些在早期获得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特点的作品。长期以来,无论是通过购买还是通过捐赠等形式获得的文物已经成为保存它们的博物馆的一部分,并已延伸成为它们所在国家的遗产的一部分……呼吁归还多年来一直由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已经成为博物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需针对个案具体分析,但我们应该承认,博物馆不只为某一个国家的公民服务,还为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服务。

——欧美18家博物馆联合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价值及重要性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敦煌莫高窟成为文化艺术宝库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坦因等西方探险家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宣言的看法。
2024-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