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前身),委派盛宣怀为总办,津沪电线通报后,经营四月,亏损巨大,后转为商办,陆续建成多条干线,并于光绪二十年开始,盈利显著增加。据此可知,中国电报总局(     
A.为兴办资本主义企业起了示范作用B.以实现自强为基本的目标
C.进一步扩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D.开启了西方科技的中国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7月4日,张之洞与陈宝箴提议将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中国经济,以策论为文体;第二场考西方经济、技艺以及政治;第三场考四书五经。张之洞与陈宝箴的建议(     
A.强化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带有一定经世致用色彩
C.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形成D.凸显了西学的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62年10月11日,《上海新报》刊载:“现闻中国官与外国官商定,所有华尔所统之常胜军暂交其副首聚文管带。”1863年5月28日,该报又刊载“现闻常胜军已由松江起程,前往昆山,帮同官兵进剿,不日即有捷音,殊堪预贺。”这从侧面反映出(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B.太平天国肩负双重革命任务
C.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D.太平天国坚决维护国家独立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容闳(1828~1912),近代改良主义者。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1855年回国。出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1860年至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向洪仁王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但“未敢信其必成”,对太平天国任事坚辞未受。旋投入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1863年,向曾国藩建议创办机器厂,并受曾国藩委托赴美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局。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1870年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并于次年率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此后长期驻美,专管留美学生事务。1875年,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中日甲午战争时,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并向张之洞提出筹款购舰以长期对日作战的计划。戊戌变法时期,在北京与维新派交往密切,变法失败后避居上海租界。1900年后渐趋支持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活动。19121月,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病逝于美国。著有回忆录《西学东渐记》。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思想主张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容闳的主要贡献。
2023-09-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一役,清朝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精华损失殆尽,漫长海岸线门户洞开,而群敌环伺,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张之洞曾言:“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据此可知,张之洞意在强调(       )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中体西用”的失败
C.海防建设的迫切性D.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林则徐、魏源时代,“师夷长技”“筹办夷务”之声不绝于耳,保留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自我感觉;而在曾国藩、李鸿章时代,带有强烈贬义的“夷人”“夷务”之称,被中性的“洋人”“洋务”所取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B.清朝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国人思想观念日渐解放D.不同派别的思想斗争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中,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     
A.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B.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
C.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D.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
2023-06-21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6年,洋务派创办的同文馆拟添设科学班并招收科甲正途人员。顽固派则宣扬学习西方是“奉夷为师,变而从夷,师事仇敌”。在这种言辞影响下,投考科学班的人员仅72人。这说明当时(     
A.中体西用难以推动近代化B.争论焦点是西学的价值
C.华夷观念妨碍了西学传播D.两大派别的出发点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75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第一任公使。随后,中国又在华人聚居的旧金山等城市设立了领事馆。最初驻美公使采取密切关注、郑重交涉等方式保护海外华人权益。后任伍廷芳和梁诚等公使凭借对世界更深入了解和强烈爱国之心,通过《国际法》等法律手段保护在美华人。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驻美公使的爱国情怀B.近代中国人对国际法的认可
C.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D.近代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加深
2023-04-21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象征,   “国礼”在国家间的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古代朝贡体系之下,中国选择馈赠他国的主要是奢侈品和土特产品,如举世闻名的中华四大“国”——丝绸、茶叶、瓷器和阿胶。晚清时期,各国政要们如美国总统格兰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开始访问中国,为此,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依据国际惯例,仿照西方国家荣誉勋章样式,制作大清御赐双龙宝星赠给来访的政要,以示荣典。

——摘编自甘甜甜、宋黎磊:《中国对外交往模式变迁下的“国礼”馈赠》

1972年,毛泽东主席与到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进行了会晤,毛泽东主席的赠礼是宋本 影印《楚辞集注》,表达了中日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刻内涵。田中角荣首相的赠礼是水粉   画《春晓》,寓意中日两国将迎来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春天。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阿根廷,送出的国礼包含了《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失恋33天》等影视作品。这些影视剧跨越时空,使极具时代感和文明进步的全新中国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目中鲜活起来,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摘编自陈紫:《国礼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