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提出了敢于言利,鼓励致富;倡导工商业,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主张引进西方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使社会资金转投向工商业生产。这些设想(     
A.打击了清朝腐朽落后统治B.抵制了外国军事经济侵略
C.废除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D.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2 .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发出了复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开启了知识分子的救亡运动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2024-03-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这一时期来华耶稣会士其数甚多,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所载就有467人,而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则有920人。耶稣会士们带来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万国舆图》,上面所标明的世界那么多的国家,表明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一大批书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远西奇器图说》的翻译,使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在这种新环境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

——摘编自《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晚清时期,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工作的,首推西方传教士。除了强势入侵之外,这个时候的传教士更多地采用办报、译书、兴学等间接传教手段,运用报纸、期刊、书籍这些媒介,将其所熟知的西方文化知识思想等传播到中国。西方文化得以大量传入中国,对当时许多中国人,尤其是维新派人士的思想触动极大,对孙中山等革命派的思想也产生过直接影响。除了传教士之外,从事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另一大主力是大批中国留学生。自洋务运动开始,晚清政府便开始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甲午战败,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到国外学习,掀起了一股狂热的留学运动。通过这些留学生,将西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翻译介绍到了中国,而在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和不断的思想进步中,大部分爱国的留学生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易永忠《探源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第一次高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相比,晚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24-03-0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通过招募商股筹集资金。轮船招商局第一期股银拖延了六年才招齐。然而,19世纪80年代初却出现了股份投资热,轮船招商局每股100两的股票在当时曾被卖到每股253两,开平煤矿的同额股票也被卖到每股250两。这一时期的“股份投资热”(     
A.缘于洋务派指导思想的转变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利于推动传统社会结构瓦解D.受到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文化反思在晚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的《原强》(1895年)和谭嗣同的《仁学》(1899年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1902年),新青年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反思浪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与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相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日益认识到“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济,非煤不济”。于是张之洞筹建煤钢厂,他联络驻英公使采购机炉等装备,并将厂址设置在汉阳,然而汉阳煤炭资源并不丰富,且“中国官吏、工匠所未见”。随后,清政府拨款和盐课税厘金二百多万两白银,1894年,汉阳铁厂正式投入生产。

然而创办初期,因战争赔款等原因,张之洞不得不保奏盛宣怀督办铁厂。盛宣怀从轮船招商局、通商银行等招得股本200万两白银,并与日本制铁所签订“煤焦铁矿互售合同”,用大冶矿石换日本焦炭。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正式注册改为商办,公司钢铁产品质量提升,远销欧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对厂矿投资较前踊跃。一战后,钢铁价格猛跌,汉冶萍公司也在巨额借款和军阀屠戮矿工中于1925年宣告破产。

——摘编自丘亮辉《试论汉冶萍公司的经验和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推动汉冶萍公司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冶萍公司最终走向衰败的教训。
2024-01-02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鸦片战争后,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洋器物时创造了许多专名术语,如“火轮船”“火轮机”“熔铁为路”等。这些专名术语的创造(     
A.拉开了西学东渐序幕B.具有启迪民智的作用
C.改变了中国文化传统D.推动了近代工业兴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1760年这一时期,伦敦城中一系列金融业发展起来,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市场等。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英格兰银行,它是拥有垄断特权的、唯一的参股银行公司;另一类是私人银行,它们主要提供贷款和票据贴现等业务,“向股票经纪人提供短期贷款,向各类工业家和商人提供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贷款”。伦敦的私人银行与17世纪英格兰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有关。伦敦作为英格兰最大的港口城市,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与港口航运业务和附属行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其城市职能的演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外贸易的推动。

——摘编自范可媛《16941914年伦敦金融城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二   晚清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实行股份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当时很多商业银行都效仿西方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其中,盛宣怀于1897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家自办的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可以说完全是根据汇丰银行的模式效仿而来的。它是中国第一家“招集商股”“合力兴办”起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股方式与汇丰银行毫无区别,即先选聘总董、拟定银行章程、展开招股建行工作、在各通商口岸发布招股公告等。如通商银行成立时,最先核定总股本为500万两,但是由于当时募集不齐,所以先收半数250万两,其余部分直到1898年才收齐,另与户部商议并向其借款100万两。

——摘编自纪彦彬《中国的银行体系变迁研究(1940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94—1760年英国银行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因素。
9 . 1896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得中东铁路修筑权;1897年底,沙俄悍然出兵占领旅顺和大连湾;1900年,沙俄又趁机把整个东北地区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由此引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战败,被迫把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权益让给日本,由此形成了日、俄势力分据中国东北的局面。由此可见,当时(     
A.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B.救亡图存成为共识
C.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外患D.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1863年,曾国藩从安庆沿江东下到南京,沿途做了一番考察,在其《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中记载道:“今则民闻贼至,痛憾椎心,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贼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这从侧面反映出(     
A.清军劫掠致使民众困顿B.太平天国面临经济困局
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动摇D.民众迁徙影响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