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兴资产阶级渴望“自由”思想,“自由”经商,鼓励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要求建立适合“自然法则”的“资产阶级王国”。这一时期的英法思想家提出人类社会也被不变的自然法则所支配,即人最初生活于一种自然状况中,人一生下来就由自然赋予自由、幸福等权利。1764年,北美人民明确指出:“殖民地的人民是人,因此,他们有权要求和欧洲人一样享有自然赋予的一切权利。”北美思想家杰弗逊认为,西欧政治制度的弊害,就是各国政府的权力自由膨胀,以致超出人民的控制之外,结果势必产生腐化和暴政。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整理

材料二   梁启超指斥洋务派“变法不知本原”。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是当时明确提出研究西人治国本源即西政思想的第一人。梁启超诸人的“变官制”说,显然受其师的影响。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与此相联系,国人对西方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也日趋自觉。国人传统的“天下”观,到甲午前渐已消解,中国只为世界万国一员的认知也实已确立。

——摘编自郑师渠《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

材料三   胡适和陈独秀的主张,立即获得响应,钱玄同最为积极。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说:“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他说“语录以白话说理,诗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之进化,实今后言文一致之起点”。钱玄同又说“自古以来汉文的书籍,几乎每本每页每行,都带着反对德赛两先生的臭味;又研着许多老少汉学大家,开口一个国粹,闭口一个古说,不啻声明汉学是德赛两先生天造地设的对头”,因此,他愤而提出废除汉文。

——摘编自魏宏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资产阶级王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自然法则”的内容并说明“自然法则”的传播对18—19世纪北美政治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的原因,并分析其流行对晚清社会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钱玄同有关“文章”的主张。
2023-09-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时,除长安有通往各地的大道外,蜀地也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而至敦煌,有为行人提供食、宿、购、娱服务的商店、酒馆、驿站。太守的官署、大将军率领的军队、巍然雄峙的堡垒,可确保商旅安全。西北的道路,过敦煌则道分南北,一条出玉门关越葱岭,过大苑至康居、奄蔡等国;另一条出阳关过莎车,逾葱岭,出大月氏,西通犁軒(罗马帝国)、身毒(印度)。

——摘编自陆文熙、陆铭宇《古代中国政府的交通建设与管理》

材料二   众所周知,轮船在海上航行风险极大,稍有差错便可能船毁人亡。而保险业更是新生事物,中国闻所未闻。因中国没有本国保险公司,只能依靠外国公司进行投保,外国洋行便借此对中国百般敲诈,条件极为苛刻,保费奇贵。唐廷枢入主上海轮船招商局后,本着独立自主的态度,自筹资金,自办保险,他还向李鸿章建议设保险局:“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别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于是1875年招商局设立了济和保险公司,1876年又设立了仁和保险公司。

——摘编自于丁坤《论唐廷枢与晚清航运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交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招商局创办保险公司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创办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85年2月,伊藤博文在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谈判结束后,向本国政府报告: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上述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中国(     
A.洋务运动的破产B.中央集权的削弱C.戊戌变法的失败D.救亡道路的探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所示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时政漫画,围墙上分别写着“西洋”“东洋”,蝴蝶的翅膀上下写着“留学”二字,右侧题有唐代诗人王驾的名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漫画的创作背景最可能是(       
   
A.八国联军侵入中国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C.民主革命潮流勃兴D.清廷废除科举制度
2023-07-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畲《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见《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也称:“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摘编自岳亮《 <瀛寰志略>:在中国发现世界》

材料三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创作背景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派往欧洲考察的官员曾撰文盛赞:“(曼彻斯特纺织厂)棉花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纺纱织布,无虑千百人。织机万张,刻不停梭。”这段记载反映了(     
A.英国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B.西方开展文化侵略和策略选择
C.“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D.中国引进工业技术的舆论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 中央政府根据天山南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治理新疆时都把重心放在天山南部。西汉政府治理西域后,设西域都护府及所属的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官员。唐朝治理机构比汉朝更加健全完善。州、县机构人员齐备、分工明确,下设更低一级的乡、里等基层组织。唐朝政府治理西域后,先后设立十二个县,实行都县制度。在实施规范完备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在新疆东部实行郡县制度的地区,唐朝政府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法等都在这里推行。

——-摘编自李国强《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新疆最严重的暴乱是始于 1865年至1877年浩罕国阿古柏匯帮的野蛮入侵。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1871年沙俄军队入侵伊犁,两个月后伊犁沦陷。英国也虎视眈此,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左宗棠大声疾呼收复新疆势在必行,最终得到了晚清政府的支持。1876年初,左宗棠“抬棺西征”。九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地被收复。阿古柏集团覆灭。1880年左宗棠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态势。在此背景下,清延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1881年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领土主权。1884 年清延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此,新疆废除了伯克世袭制度,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左宗棠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运输环境,大规模招收流散人员,开渠凿井屯田,振兴农牧蚕桑。

——摘编自邵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出兵收复新疆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在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1865年,李鸿章在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等基础上筹建江南(机器)制造局,并不断扩充,至甲午战前,无论规模还是生产设备,均为国内乃至亚洲机器制造局之冠。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中国第一台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也由其制造。江南制造局每年享有经费30~70万两不等,主要用于向西方采购机器、原材料及聘请洋技工等。除了单纯的制造外,江南制造局附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其中翻译馆,在20余年间翻译出版了163种欧美书籍,另办有约30种辑刊。广方言馆不仅是晚清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西书出版机构,其衍生的兵工学堂也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

——摘编自孙晔飞、陈娜《江南制造局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随后,我国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标志着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历史的结束。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制造局建立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相比江南制造局的有利条件并分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材料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材料三 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面临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的份额由8.4%上升至9.7%。显然,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中国在全球市场中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将对全球贸易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


(1)据材料一、二,指出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使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这一政策出现的客观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关系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及对世界市场的主要贡献。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