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一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块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落体剖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几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

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4-04-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表所列不平等条约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不平等条约解释
A《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北京条约》促使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A.AB.BC.CD.D
2024-04-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制作如上思维导图,请结合所学将上图中的A、B、C、D空白处补充完整,并概括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成功与局限”。
2024-03-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一场战争痛感道:“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这一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4-01-29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物评价

材料:左宗棠大事简表(节选)

1853年,襄办两江总督曾国藩军务,随后建成楚军(湘军分支)。首战大败太平军。

1862年,补授浙江巡抚。战争之余,着手浙江建设,整顿吏治。

1866年,太平军残部全部覆亡。赏双眼花翎。创办福州船政局。调任陕甘总督。组织楚军,前往平定捻军(北方反清农民武装)。

1871年,在西北发动军民大规模栽种柳树、杨树、榆树,随后10多年里共栽种一千万株以上。

1875年,上“万言书”,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新疆军务,负责解决收复新疆全境事宜。

1876年,收复乌鲁木齐。

1877年,计划筹建甘肃织呢总局。首次向清廷奏请将新疆改设行省。

1880年,亲自率军出征,决心武力收复伊犁。后伊犁收回,新疆全境至此收复。筹建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生产,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1884年,法国入侵,大西南与海防全线告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创办恪靖定边军。11月,新疆建省。

1885年,恪靖定边军与冯子材部大败法国于镇南关、谅山,取得中法战争镇南关—谅山大捷。奏请清政府设“海防全政大臣”,移福建巡抚驻台湾,台湾改设行省。9月5日凌晨,病逝于福州。

——据杨东梁《左宗棠评传》编写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左宗棠。要求:史事归纳合理,评价客观公正;证据运用恰当,表述顺畅规范。
2024-01-27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

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

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同年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

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

——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下列史事与清政府应对东南边疆危机有关的是(     
A.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B.刘铭传率台湾军民击退法军
C.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D.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部抗敌
2024-01-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以下摘录自1883年光绪帝给广西巡抚的奏折朱批内容。其内容反映了晚清时期(     
保护刘永福自属正论。至红江通商,以北岸全归中国, 亦中肯綮。法越订约久矣,越虽称藩,实同自主。中国以安边为重,不肯轻起衅端也。
①西南边疆遭遇危机                                      ②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③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④国家积极开拓疆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1-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签署《尼布楚条约》②平定后突厥汗国③派遣驻藏大臣④新疆正式建省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定了一份对外“和约”用以表达他对之前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国家利益的不满。其“和约”部分内容如下。以上条款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A.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狂潮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狂潮
D.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法战争 瓜分狂潮
2024-01-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