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项目投资额(千两)占总教(%)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100000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120006.0
投资城市房地产3000015.0
投资商业、银钱业53000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50002.5
合计200000100.0
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2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及其区位表明,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变之中所形成的初始动力是外生的,经由“口岸”传导到“腹地”,形成“点”、“线”、“面”三个层次,逐渐改变并塑造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A.西方侵略影响中国的经济格局B.工商业文明成为近代经济的主导
C.近代经济发展取决于口岸经济D.近代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024-01-09更新 | 412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3 . 1684年,在台湾回归清朝版图之后,清政府将台湾划入福建省的管辖范围之内,设立台湾府,派遣官员管理;1885年,又设置了台湾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进行全方位的管辖。这一变化体现了清政府(       
A.外交思想完成了近代化B.海防意识不断增强
C.地方行政体系走向完善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4-01-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A卷)
4 . 如表为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统计情况表,这反映出的核心问题是(     
时间1836-
1845年
1846-
1855年
1856-
1865年
1866-
1875年
1876-
1885年
1886-
1895年
1896-
1911年
民变发
生次数
246次933次2332次909次385次314次635次
A.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动荡B.自然经济的解体导致小农破产
C.列强侵略的加深激化社会矛盾D.西方思想的传播促进民智开启
2024-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论及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时期的君王对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以及行政管理权的划分,都离不开“中央集权”,从而维护国家统一。以下地方行政机构按其设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奴儿干都司             ②台湾行省             ③辽阳行省             ④新疆行省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6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申报》报道战况:黄海战役“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辽东战役“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陆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对上述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道听途说报道完全失实B.反映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C.真实呈现了战争的态势D.鼓舞了国人取胜的信心
2023-12-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烟台以东清军归山东巡抚李秉衡节制,威海守御由李鸿章的淮军负责,彼此互不相干,而南方调来“勤王”之师又不听李秉衡调遣,这样就出现了威海孤军奋战,得不到援兵的奇怪现象。该现象反映(     
A.洋务运动破产的历史必然性B.政治改良难以实现救亡图存
C.中央权力下移影响历史发展D.阶级矛盾激化加剧民族危机
9 .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 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 “小变 ”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 为阳历 9 月 7 日,因此有 “九七国耻 ”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 “是役 ”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 “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 ”的三项内容,并对洋务运动进行辩证的评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 “九七国耻 ”的主要原因。
10 .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日本继续承认琉球与清政府的关系但不允许清朝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认为“‘中国’系对本国边疆荒服而言”,清朝代表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从无改写国号之例”,双方一度谈崩。最终,李鸿章表示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据此可知(        
A.日本阴谋分裂中国B.东亚宗藩体系瓦解
C.清朝外交观近代化D.中日国力对比逆转
2023-12-04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