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12月12号

1.根据材料,李鸿章认为清朝面临的威胁来自何方?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采取了什么相应的国防举措?
2.从海防角度看,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对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没的军舰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主要舰体遗迹,提取出水的遗物达500多件。经确认,这是消失了124年的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

3.以下水下考古发现遗物中,能直接确认沉船是“经远舰”的是(     
A.舰舷外壁的“经远”二字B.桐油灯C.各种弹药筒、子弹D.白铜水烟袋
4.结合以上出水又物,谈谈“经远舰”考古的史学研究价值。

5.图一是《时局图》的较早版本。近代革命家冯自由曾回忆:“戊戌六月赞泰感慨时事,特绘制一‘东南时局形势图’。”据此可知,该图绘制的年份应是(     
A.1898年B.1899年C.1900年D.1901年
6.图一以熊代俄国、犬代英国、蛙代法国、鹰代美国、日代日本、肠代德国,据此推测谢赞泰所感慨的“时事”当是(     
A.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B.甲午战败清廷自救不力
C.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7.图二是1940年在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发现的新版《时局图》,相较图一,它更关注时局哪些方面的内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4-05-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B)试题
2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
B.甲午战争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眼看世界
E.佛教远播日本、朝鲜
F.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G.重返联合国
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中国商品有(     
①丝绸②青铜器③瓷器④烟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在13世纪前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图片上方英文为“年度人物”,下方英文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从内部与外部的视角,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晚清的铁路修建。

材料一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

——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概括李鸿章力主修建铁路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的铁路修建?

4 . 一直以来,打捞在近代某次战役①中沉没于辽宁丹东海域内一艘战舰的声音不绝于耳。2014年,它被暂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该舰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致远号”舰载武装
主炮两门1210mm克虏伯后膛主炮
副炮两门16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后膛副炮
速射炮八门75mm哈奇开斯速射炮,两门47mm哈奇开斯速射炮

机关炮
六门37mm哈奇开斯机关炮
六门0.45英寸( 11mm) 10管轮转式格林机关炮
鱼雷四联装18英寸(457mm)鱼雷发射管

——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提供的档案资料

材料二

打捞现场发现的瓷盘。其中间有篆书“致远”二字,上面是“致远”的字母,下面的英文为“中华帝国海军”

材料三

北洋舰队“靖远舰”上的餐具及瓷盘上标识放大图,中间有篆书“靖远”二字,上面是“靖远”的字母,下面的英文为“中华帝国海军”。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材料四

打捞现场发现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与152毫米副炮炮弹。除此之外,“丹东一号”目前发现的武器装备还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大量的弹药、保存完整的鱼雷引信等。

材料五

在“丹东一号”舰体两侧均发现有方形舷窗。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集的各领域专家,将该方形舷窗与历史照片等资料对比发现,这种方形舷窗只安装在“致远舰”上。

1.近代某次战役①战役爆发于哪一年?       
A.1840年B.1856年C.1894年D.1900年
2.与战役①相关的条约是以下哪一项?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3.除建成新式海军外,洋务运动还有哪些措施?请写出三条。
4.如果要探明“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以上可做直接证据的是_______,间接证据的是_______。(填材料序号)
2023-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因外辱不断加重和内政腐朽不堪而越演越烈,而巨大的变化也在神州大地上上演。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武昌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定都
④三国干涉日本归还此地
⑤“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
1.请将地图上的字母所对应的地点与上述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述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填写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件①后,英、法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事件②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孙中山为都督。
C.事件④中的三国分别指俄国、英国、德国。
D.事件⑤中,孙中山得到了西北军阀的支持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3-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1840—1860年1860—1890年1880—1900年1900—1920年
鸦片战争后签订
①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④____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编纂《海国图志》的
②____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为应对内忧外患局面,统治阶级推行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
③____
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领导的⑤____建立新的共和政体
(2)综合以上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2023-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劳劳车马
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年)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亲历晚清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褒贬不一。

材料一 李鸿章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组建淮军,抵抗起义军队
1872创办轮船招商局,投身运动。
1885与法国签订中法
1895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
19019月,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月,去世。

材料二 劳劳车马未离鞍,帖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犹未息,请君英作等闲看。

——【清】李鸿章《临终诗》

材料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彼非无鞠躬尽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请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填空。如獨补充有关李鸿章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还可补充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如何理解李鸿章所说的“海外尘氛犹未息”。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对李鸿章境遇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对李鸿章有何评价?
2021-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后半期,被清政府委派到新疆平乱,收复新疆南北两路的是
A.左宗棠B.刘永福C.刘铭传D.冯子材
2021-04-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史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戊戌变法失败后D.镇压义和团运动后
10 . 下列条款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21-04-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