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73 道试题

1 . 中国的红色革命始于嘉兴的一条船,这条船到过井冈山,到过遵义,到过泸定桥,从辽沈划到了平津,从西柏坡划到了天安门,最终染红了整个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其意义相匹配。(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新中国成立
事件意义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双选)
A.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是在(     )(单选)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
4.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变化。这个变化始于(     )(单选)
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5.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一篇演讲,论证了上述认识的错误,这篇演讲是(     )(单选)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D.《论人民民主专政》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取得的军事胜利有(     )(双选)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7.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的是(     )(单选)
A.孟良崮战役胜利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的胜利D.百万雄师过大江
8.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单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1923—1932年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以下简称“村松”)曾多次到访中国。1924年他发表的小说《魔都》,不经意间发明了“魔都”这一上海的代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村松首次抵沪后的撰文中,上海洋人遍地,有着“斑斓多彩的颜色,喧嚣鼎沸的人声”,繁华超过东京;但“踏进它的内部”便能发现此地“猖獗着所有的犯罪行为”。

1.材料一描述的上海都市景象,其出现时间当不早于(     )(单选)
A.清军入关B.康乾盛世C.上海开埠D.抗战爆发

材料二   日本人在沪所办报纸《大陆新报》从1943年7月起举办以“归还租界与今后的上海”为题的系列研讨。其中讨论的题目有“再建上海的觉悟——一扫‘魔都’的恶名”等。20世纪中叶以后,上海“魔都”一称逐渐销声匿迹。

材料三   “魔都”一词至20世纪80年代又逐渐重新回归公众舆论视野,如1986年日本方面出版《上海魔都文学》,90年代推出相关动画剧集中亦称上海为“魔都”等,都表现出了对“魔都”一词的“再用”。21世纪初,“魔都”一词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

材料四   学者熊月之在《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一书中认为:“魔都”的魔力,即上海行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魔性,即观念文化或曰精神文化。同时,“魔都”上海这一国际都市的形成,也不是人为事先设计、规划的结果,而是在社会演进中逐渐形成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关于“魔都”内涵及其变迁的论述?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2023年7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长安,不止是诗歌家园,古都遗存,更是中国重要历史发展进程的亲历者。

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了早期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与其他许多文化遗存一起,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1.半坡遗址中,典型器物和主要栽培作物为(     )(双选)
A.彩绘陶器B.蛋壳陶C.稻D.粟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今西安)。青铜器何尊铭文中记载了此事,并成为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创造了新的统治模式。

西汉定都长安,随着张骞通西域,这也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学者评论,中“尽管西汉王朝和早期罗马帝国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但从历史发展阶段和地位来看,它们旗鼓相当,同样在世界历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

2.西周的统治模式为(     )(双选)
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

东晋时□□从这里西行至天竺取经,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佛教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

唐朝是长安城巅峰时期,它见证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交往规模的扩大,也见证了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时期。

3.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填入“□□”中(     )(单选)
A.玄奘B.空海C.鉴真D.法显
4.请选择合适的史实填入对应的方框。(     )(填选字母)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新罗、日本大量留学生来华       C.孙思邈《千金方》
D.设西域都护府                    E.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F.鉴真东渡
对外交往扩大民族交融深入文化成果丰厚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思想解放中产生代表人物,社会变革造就领袖人物并形成重要成果。

材料一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 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完了。

材料二   在这个国度(“黄金国”)里,人们自由自在,丰衣足食,既不会遭受迫害,又无牢狱之虞,这里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也有摆满数学和物理实验仪器的科学馆。国王英明有作为,民众和睦相处。

材料三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请完成以下表格(每空填一项即可)
代表人物领袖人物重要成果
文艺复兴但丁英国革命克伦威尔《②》
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 ③ 宣言》
启蒙运动洛克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 ④ 宣言》
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请判断材料主张各出自哪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分别概括他的政治主张。
(3)启蒙运动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启蒙运动的影响。
(4)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你怎么看?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67页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中心)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完成以下展板内容。

(2)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时的曼彻斯特有什么印象?举例文中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文明兴盛”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   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 “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 (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 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1)依据材料一、二,请概括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马铃薯自动削皮机”的发明是建立在美国已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当时 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应用。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蒸汽技术B.电力技术
C.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D.生物技术
(3)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4)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知人论世

如今我们评价徐继畲这位历史人物,往往以“开眼看世界”称许之,但若要“知人论世”,更需回到历史现场去理解其“开眼”之难能可贵。

徐继畲的“开眼看世界”

材料一   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之逆夷所困……兴言及此,令人发指背裂,泣下沾衣。

——徐继畲《致赵盘文明经谢石珊孝廉书》(1841年)

材料二   米利坚合众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战!

——徐继畲《瀛环志略》(1848年)

(1)材料一中,徐继畬写下“发指背裂,泣下沾衣”,最有可能是哪一事件引发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反映了徐继畲怎样的思想?(多选)(     
A.肯定美国的总统制和民主共和制度
B.有了解中国以外的西方国家的意识
C.借抬高美国制度来贬低鸦片战争中侵华的英国
D.用中国传统既有概念加以解释西方制度体现了中西融合

时人眼中的徐继畲

材料三   1850年,福州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英国人得以依据《南京条约》及善后条款要求入城租地居住,引发中英神光寺交涉事件。当时如林则徐也作为福建本地人的立场,“倡议驱西商出城,贵公(注:徐继畲)畏葸(注:畏惧)”强烈要求时任巡抚的徐继畲强硬驱逐英国人,最后甚至活动北京的同乡官员上《奏参徐继畲办理神光寺畏蕙无方折》等加以围攻,批评其“夷人恃强构衅,大吏抚驭无方”,导致徐继畲被罢免。

——改编自刘贯文《徐继畲落职罢官考》(1995年)

材料四   现在学习天文算学之员,均系已成之材,汉文无不通晓,汉教习自可不设,但亦必须有群情宗仰之一人在彼指引开导,庶学者有所禀承,否则该馆只有洋人讲贯,而中国无师表之人……臣等公同商酌,惟有臣徐继畬老成望重,品德兼优,足为士林矜式(榜样),拟请旨饬派徐继畲作为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以专稽查而资表率。

——总理衙门大臣奏折(1867年)

材料五   前清道咸之际,海氛初煽,英人百计狡尝,当事者率狙于侈大,不能究厥底蕴,或失则激,往往有之。先生(注:徐继畲)莅闽久,务得其强弱胜负之所以然,而不为旦夕功,曲意咨访,随事防维,大要不轻启衅端……先生著《瀛环志略》,板藏同文馆罕行世,见者亦不之重(不重视),自东瀛(日本)翻本出,而坊肆乃流传殆遍,盖人心之好尚如此。

——阎锡山为徐继畲《松龛先生全集》所作序(1915年)

(3)材料三的史实,可以与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哪一则相互印证?说明理由
(4)综合材料三至材料五、你认为徐继畲在他所处的时代所得到的评价是怎样的?
2024-06-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在表格中把古代文化与相关史料准确匹配。(填写字母)。
相关史料(填写字母)
①古代东亚文化____
②古代西亚文化____
③古代非洲文化____
④古代南亚文化____
⑤古代欧洲文化____
⑥古代美洲文化____
A.“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
B.汉穆拉比:“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C.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D.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E.“威令在你(指法老)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F.“(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2)根据所学,在表格中把相关表述与各古代文化准确匹配。(填写字母)
①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主张和而不同等。
②《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③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独立发展。
④被誉为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
A.古代印度文化   B.古代印第安文化   
C.古代希腊文化   D.古代中华文化

步骤二:聚焦“轴心时代”,探寻早期文明走向成熟的动力。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世纪一前3世纪,同时出现在亚欧部分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为“轴心时代”。他认为这个时期这些文化和思想上的突破,成为后来文化发展的源泉。以中国为例,对下列问题解答做出选择。

(3)“轴心时代”的出现与以下哪一技术的发明息息相关?(单选)(     
A.新石器发明B.制陶技术C.青铜冶炼D.冶铁技术
(4)中国在“轴心时代”最具历史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是(单选)(     
A.创制礼乐文明B.出现“百家争鸣”C.确立儒学正统D.完善理学体系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9 . 历史的脉络
(1)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请将下列口号与其时代相匹配。(填写字母)
时期口号
①五四运动时期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②土地革命时期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抗日战争时期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解放战争时期D“打倒土豪,分田地”
⑤“大跃进”时期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F“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依据上述表格中的历史分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什么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3)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结合所学,按照上述“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4)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内容如下:(填写字母)

①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
②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
④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十九大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经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主要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5)思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024-06-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2024高一下·上海·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彻底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2024-06-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