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铁路在观念和实践上均被赋予了广泛的功能性价值。铁路既是民族危机的主要载体,也是救亡图存的工具。对于这两种角色的扮演,我们都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还原其不同的形态。

   

注: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路,俄国建成于19037月,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

南满铁路:日俄战争(1904年)后,沙俄把东清铁路南满支线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这段铁路改称为南满铁路。

北宁铁路:清政府始建于1880年唐山至胥各庄段。1912年全线通车。

平绥铁路:又称京张铁路,清政府建成于190910月,总工程师为詹天佑。

津沪铁路:南京浦口以北段称津浦铁路,是清政府借款建成最长的一条铁路。19086月开工建设,191211月全线通车。

胶济铁路:德国修建成于1904年。

——据马陵合《从救国至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铁路·缩影”的主题,阐释中国近代前期的铁路发展(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下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   
时间数量项目1861189418951898



房产、地产纠纷193
文化、习俗冲突133
口角细故70
干涉词讼20
团会对教民的打击011
其他52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要求:表述明确,逻辑清晰)
2023-07-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材料二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 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中一个单元,自拟合适的学习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2023-04-21更新 | 59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廷海防与塞防之争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麕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记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

《筹议海防折》(1874

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盖东南以大海为界,形格势禁,尚易为功;西北则广漠无垠,专恃兵力为强弱;兵少固启戎心,兵多又耗国用。以言防,无天险可限戎马之足;以言战,无舟楫可省转馈之烦,非若东南之险阻可凭,集筹较易也。周秦至今,惟汉唐为得中策;及其衰也,举边要而捐之,国势遂益以不振,往代陈迹可覆按矣……

左宗棠

《统筹关外全局疏》(1877

——据王建朗   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晚清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海防与塞防之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2-13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清朝典籍中,“外洋”一词通常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与“内洋”相对应,属于国家领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泛指所有滨海国家,又称外夷。下表是《清实录》中道光朝以后关于“外洋”使用频率的统计表。

中国管辖的“外洋”与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统计表

道光朝(1821—1850)咸丰同治朝(1851—1874)光绪宣统朝(1875—1911)
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
1411927258148

       ——摘编自王宏斌《晚清“外洋”词义嬗变之历史学解析》


指出材料中“外洋”一词使用频率的嬗变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3-0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近代史上,中国铁路建设经历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建设一览表

铁路起始点建设日期(年)建成日期(年)所用轨距(毫米)建设国
中东铁路满洲里—绥芬       189819021524俄国
安奉铁路丹东--沈阳19041905762日本
京奉铁路北京—沈阳18811912       1435       清政府
正太铁       石家庄—太原190419071000清政府
胶济铁路青岛—济南18991904       1435德国
道清铁路道口—焦作190219071435美国
汴洛铁路开封—洛阳19031909       1435清政府
京绥铁路北京—包头19051923       1435清政府
津浦铁路天津—南京19081912       1485英德
卢汉铁路北京—汉口18981906       1435清政府
粵汉铁路汉口—广州19001936       1 435清政府
沪宁铁路上海—南京19051908       1 435美国
滇越铁路海防(越)—昆明19011910       1000法国

——摘编自崔卫华、杨成林《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晚清铁路建设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逊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要求:阶段划分合理,说明准确,逻辑清晰)
2021-11-12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世纪之交风云变幻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件

阶段中国世界
1895—1914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914—1918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美日加紧对华扩张争夺、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1918—1921五四运动的爆发、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中国共产党成立
旧殖民体系的瓦解、
巴黎和会分赃、
欧洲列强重新侵略中国

从上表中任选3个以上(含3个)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运用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了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是悠久的中国历史的一段,是为时甚短的一段。它不同于唐史、宋史那样的断代史,而是代表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却远没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那么长,比起唐、宋一个王朝的历史也要短得多。然而它是刚刚逝去不久的历史,无论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的国外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所不可比拟的。

——编自陈旭麓《漫谈学习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