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国粹”。近代的京剧改良,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反映着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逃往海外(日本)的维新派首领梁启超等人,从单纯的政治变法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欲使维新救国大业获得成功,必须首先“新民”,即刷新国民精神,提高国民觉悟,振作国民志气。“新民”的最有效方式,按照当时的理解,莫若用文学向国民灌输文明思想和救亡意识了。而当时陈旧的文学内容和形式是鲜能承担此项任务的,于是他们在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同时,也提出了“戏曲改良”的主张。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新戏与启蒙运动结合的重要成果是“时装新戏”。改编外国题材、社会时事题材,运用当代形式(舞美、服装、语言等)讲述救亡、国家的主题,是晚清戏曲改良创制新剧的重要方式。所以,戏的“时装”特色只是表面,其核心还是在于“时事”。所以“时事新戏”是时装新戏的主要部分。所谓时事新戏,顾名思义,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较近时间内发生的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的事件,具有信息传播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的戏剧。

——钟鸣《清末民初京剧编演新戏运动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等人提出“戏曲改良”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时装新戏”的特点。
2023-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