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进中国人认识与汲取西学的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而其本身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 “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少数人虽然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更开明的人就会在事实的刺激下因势利导,走出更远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时局变迁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拟定一个论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 . 近代中国,列强不断侵华,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并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

(1)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E《辛丑条约》             F《马关条约》             G戊戌变法             H洋务运动
(2)在上述信息(A-H)中(填写字母)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
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是哪一事件:_____
被称为“百日维新”的事件是:_____
(3)请概括上述⑤和⑦的内涵特征(即哪个阶层从何方面学习西方)
(4)综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概括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2024-05-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5年9月,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成立强学会,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和一些地方督抚、将军、道员以及袁世凯亦名列入会。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张謇、黄遵宪、章炳麟、汪康年、陈三立等人亦纷纷入会。由此可见(     
A.戊戌变法社会基础广泛B.戊戌政变成为时代潮流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D.民族危机激发爱国热情
4 . 谭嗣同在《报贝元徵书》中写到:“夫大《易》观象,变动不居,四序相宜,匪用其故。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汤以日新为三省,孔以日新为盛德,川上逝者之叹,水哉水哉之取,惟日新故也。”谭嗣同意在(     
A.阐释陆王心学的思想理论B.宣扬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C.抨击孔子的封建复古思想D.论述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024-04-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张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

材料二   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北必归之公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提出,以往的理想社会追求,他们眼见穷人的苦恼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的贫富弄得绝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的经济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而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社会不安的原因,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的事实上面,因而是客观的、现实的。

——均摘编自网络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并分别进行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一些士人称:“夫天下古今,权操于上则治,权分于下则乱”,“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此风一开,“皇上无权,督抚无权,各地方官又无权,而惟是不得通籍之举子,转因而有权……无所不为,尚复成何事体邪?”这些士人的言论

A.表明民族危机引发社会恐慌B.折射出清廷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C.缘于维新变法思潮蓬勃发展D.抨击的矛头直指民主共和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康广仁在《与易一书》中写道:“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康广仁的言论反映了(     
A.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B.戊戌变法成效显著
C.顽固派阻碍变法推行D.变法失败原因复杂
2024-03-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一言论的实质在于(     
A.以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新式人才
C.解放思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D.废除科举制摒弃儒家伦理观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推动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和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国际局势的影响, “左”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开始抬头,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也开始出现。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备受关注的“南方谈话”。

——李君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而进行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运动(只写事件名称,无需展开)。
(2)依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2024-03-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指出变法的迫切性。1898年,梁启超呼吁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康、梁的上述行为(     

A.让救亡图存成为民众共识B.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传播了变法图存思想
2024-03-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