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主要探索。
(3)据材料三概括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其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上海《点石斋画报》有一幅《伏阙陈书》,图上有题记:“台湾为南洋门户,自经李傅相与倭订约,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全台人士义愤填膺……其闽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赴都察院陈情,继而浙江、广东等十七省孝廉联名呈请代奏,众口一词,皆谓此地万不可让……”该图反映了(       
A.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国事B.民族危机动摇清政府统治基础
C.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D.台湾人民积极投身反割台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西学书目表》,著录近代以来译书约300种(见下表)。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不断有人续作。这一做法(       

西学13类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西政10类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杂类5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A.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潮B.沿袭了中体西用思想
C.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D.提出了民主科学口号
23-24高一下·上海·期中
4 . 追求富强之路“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有(双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追寻富强之路?
2024-04-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共党史(上海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廷颁布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地方各将军督抚)悉心筹度……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此上谕旨在(     
A.维护国家利权B.推行改定新约C.启动宪政改革D.约束督抚权力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通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面对“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害”,俄国“蚕食上国之志”带来的“肘腋之患”,英国“志在通商”带来的“肢体之患”“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维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等

材料二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依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拖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凭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犹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救亡图强的努力。他们的努力有何局限?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
2023-11-16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空观念是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是重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要求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把握历史上的变化和延续,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下图中的历史事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从上图所示②④⑥序号中任选一个填写历史事件。依据图示事件提炼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所提炼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创新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8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认识。
2023-08-01更新 | 54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探索·抗争。

材料一   图1、图2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



图1

图2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材料四   义和团事件……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义和团事件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10、图11的历史事件(或其后果)与维新运动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维新变法运动。
(3)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四中马克思史学家观点的正确性。
2023-10-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