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名校
1 . 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历史解释与史料相符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释
A《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B《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拓展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途径
C《辛丑条约》:“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临时约法》:“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实际上确认了责任内阁制
A.AB.BC.CD.D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以上史料均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构建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0-08-3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3 . 近代以来,中国“新时代”内涵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内涵
20世纪初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A.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变迁B.各阶层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诉求
C.近代西学东渐的内容不断深化D.人们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是由无数个片段组成的,每一个片段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复杂多面的,但是它们对整个历史都有其阶段性的价值。特别是那些形成历史逻辑的关键环节,应当予以必要的肯定。当我们批判历史上的每一个不完美的片段时,都不能完全否定它在历史链条上的价值,甚至也需要找出它之所以发生的“理由”。这历史尽管不是笔直的,但却是进步的;尽管是非线性的,却是螺旋上升的。我们只有深入当时的历史条件找出造成历史灾难的因素,也找出曾经的思想闪光,尽管这些思想成果并不完美,甚至当时也未能达到社会共识,但也是我们不断认清事物的一个过程,否则不可能一步达到真理。历史研究也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在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可以借鉴的东西,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曾经发生过的社会灾难。

——(杨利川《我对保守主义的思考》)


依据材料所述,从所学知识中提取一个“历史发展片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对片段的提取符合材料主旨,阐释充分且多角度,语言表达简练)
2023-07-21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1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毛泽东与梁启超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点。
(2)据材料二,比较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的不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