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摘编自《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19123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1月12日,在北京政府教育部的推动下,白话文正式进入小学教材,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进程。汉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黎锦熙对此出力甚多。表 2 为黎锦熙在当时的部分言论。
表 2
中国向来革新的事业,不经过行政方面的一纸公文,在社会方面总不容易普及的。
这样的民智实在太赶不上这样的国体了,于是想凭借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底权力,在教
育上谋几项重要的改革。
自己做的这些文章,都还脱不了绅士架子,总觉得“ 之乎者也” 不能不用,而“ 的么
哪呢” 究竟不是我们用的,而是他们——高小以下的学生们和粗识文字的平民用的。
——摘编自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话文进入小学教材”这一历史事件。
2024-06-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体育观念

材料一   1932年政府声明,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宗旨包括

1)打破日本利用奥运会将傀儡政权合法化的阴谋。

2)有一个中国人参赛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30年代“体育救国”的口号响彻全国。

材料二   1954年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说:“运动不只是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政治任务。”50年代,清华大学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材料三   1980年,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打造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新口号。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

2001年新华社在社论中高呼:“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潜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体育观念的历史变迁。
2024-01-20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663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超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史学界把从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期间16年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以来,史学界对这个政府的评价总是停留在原始阶段,普遍认为北洋政府本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傀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在其 2014年出版的《重巡近代中国》 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结合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评析材料中马勇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现代人物事迹编录

人物主要事迹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办了江南制造忍局,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等30多家近代企业,因政府财政拮据,商股难招。积极主张引进外资、借债兴利。并提出了必须遵中的三个原则:一切由我自主洋人毋得过何:只向洋人借款不准洋人附股。借债所收之利陆续分还不失国家主权
张謇(1853—1926清末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创办实业担任实业部总长、农商总长等职期间,明确提出了“利用外资、摄兴实业”的主张。提出了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利用外资的形式.设想国际经济互助"这一形式,不断地挣扎子抵制外资与利用外贵的旋涡中
邓小平(1904—1997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注重以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强调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吸收外国技米的必要性:主张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战略上大胆利用外资、战术上谨慎利用外资的原则;在利用外资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腐蚀,一手抓改革开放、抓物质文明,一手抓法制建设、抓精神文明

——摘编自郑春奎《试论李鸿章的求富思想》、刘建中《张謇利用外资的思想》、钟瑛《论邓小平关于利用外资的思想》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不得照抄材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1928年间的这段历史是国人寻求宪政救国而归于失败的历史,袁世凯及北洋系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把这段历史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则明显是用一个集团来代替整个时代,而且,这段历史在国民党看来就是北洋军阀扰乱宪政,分裂割据的历史。在我们传统注重“大一统”历史观的民众看来,国民党无疑把这段历史的混乱责任简单地推给了北洋军阀。今日如果抛开党派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即使是北洋系上台的民初总统和政治治理也并非乏善可陈。

——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