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定时期内的看似纷繁无序的历史事件,其实会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隐含着历史发展的趋势。探究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获得历史认识,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以下是20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混编: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西安事变/遵义会议/国民大革命/五四运动/井冈山根据地


从材料混编的事件中选出三个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选历史事件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选择三个相关的历史事件;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 . 如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A.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均呈增长趋势B.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卓有成效
C.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

——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06更新 | 30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初很快就形成了一种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就是保守、顽固的风气。

——摘自胡绳武、程为坤《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体现观点的认识。
2023-02-17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近代杂志《美术生活》(第16期,1935年7月)有诗曰:“身上旗袍绫罗做,最最要紧配称身。玉臂呈露够眼热,肥臀摇摆足销魂。赤足算是时新鲜,足踏皮鞋要高跟。”该诗从一个侧面说明改良后的旗袍
①具有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特点   ②呈现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趋势
③迎合了当时新潮女姓的审美情趣   ④成为女姓的普遍选择和日常着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06-02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20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部门

总产值合计(万元)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农业

1049494

1049494

100

制造业

514346

88287

17.16

426059

82.84

矿冶业

29050

10566

36.37

18484

63.63

运输业

58303

28377

48.67

29926

51.33

总计

1651193

127230

7.70

1523963

92.30


A.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B.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
C.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D.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733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贵州地方志编纂者偏重对汉族风俗习惯的记载,在书写态度上往往以中原文化传播者自居。民国时期《兴仁县志》中的“风俗”目下,苗族与汉族共同作为其子目;《荔波县志资料稿》也将汉族、苗族、侗族及僮族的风俗习惯平列书写。这一变化体现了民国地方志编纂者(     
A.具有民族共同体意识B.受到西方共和思想的影响
C.改良恶俗的执着信念D.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愿望
2024-04-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民国初期,封建传统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改变为先由父母议定,再征本人同意,也有男女两情相悦再征求父母同意者;结婚自由、恋爱自由,甚至离婚再嫁自由,贞操观、节烈观逐渐松动;婚俗礼节也由繁到简,逐渐推行新式婚礼。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婚姻观念影响B.女性经济独立C.社会制度的变革D.近代教育促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