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
C.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和的趋势D.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定时期内的看似纷繁无序的历史事件,其实会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隐含着历史发展的趋势。探究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获得历史认识,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以下是20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混编: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西安事变/遵义会议/国民大革命/五四运动/井冈山根据地


从材料混编的事件中选出三个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选历史事件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选择三个相关的历史事件;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3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023-07-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史意义,只有置之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转型以及当时的国际学术特别是东洋与西洋“东方学”(“东洋学”)及“中国学”的大趋势中,才能够得到深入理解。晚清民初即陈寅恪先生进入学术世界前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领域,出现了“历史缩短”、“空间放大”、“史料增多”的新趋势,现代中国学术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中,同时在西洋与东洋的“东方学”(“东洋学”)或“中国学”的刺激下,才出现了巨大变化。

陈寅恪与他的学术同行不仅在学术上能够“预流”,即在大历史问题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与竞争,同时也站在“中国”与“世界”之间,促使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重视新问题、发掘新资料、探索新领域,突破传统汉族中国历史空间,呈现出中学与西学汇通的新取向。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预流的学问:重返学术史看陈寅恪的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叶影响“中国学术转型”的主要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2020-10-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7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青年杂志》创办初期,陆续发表了几篇抨击孔教的文章,但并未直接指向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直到1916年初,排孔运动才在全国逐渐推广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次革命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B.袁世凯利用儒家思想复辟帝制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儒家思想阻碍了国民革命兴起
2024-05-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相见礼为疏拜礼,拜神佛、天地、君主、上级、父母长辈等均用此礼,这种旧礼制浸透了封建等级观念和伦理规范。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礼制进行改革。当时铁路沿线地区不少县志上都有记载:“民国以来,相见均行脱帽鞠躬礼,而长揖、请安之俗遂废”。随着铁路的延伸,西式婚礼不仅在上海、广州等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城市中推广,铁路沿线的乡镇及农村,推行文明婚礼的也逐渐增多。如南满铁路线上的铁岭县,“近年又多行文明式结婚。延里中之长者为证婚人,设礼慕于堂,并设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及男女来宾位次……证婚人展读证书,为之(新婚夫妇)交换饰物,新郎新妇行相见礼,随盖章,证婚人等依次盖章,作乐,唱歌,礼成”。在婚俗方面,沪宁铁路“路局中人为了人情味和生意眼”,率先推出“蜜月车”,把车厢“装饰得花团锦簇”,并尽量为新婚夫妇提供方便。

——摘编自张之敏《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意义。
7 . 据统计,一战前在农商部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社会风气文明开放B.民主政治已经实现
C.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9 . 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3-04-08更新 | 39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与北方形成两套不同政治系统。到袁世凯当政时,他凭借个人实力强化了对北方控制,但是对南方各省却缺少实际掌控。为重新强化中央权威,袁世凯决定恢复帝制。据此可知(     
A.恢复帝制是当时的时代需要B.革命党人造成南北分裂局面
C.政治近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D.民主共和思想还未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