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鲁迅曾多次将中国生动地比喻为“黑色染缸”,并指出“可怜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鲁迅意在强调(     
A.反思传统文化的重要性B.中国对外国制度的同化
C.中国的制度具有稳定性D.学习西方要依国情而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605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垫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A.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B.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D.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2022-08-05更新 | 93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为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     
A.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全部学说B.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
C.发掘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存在较为多元的学术流派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及目录(节选)

提取材料信息,对《青年杂志》的封面及目录加以阐释。
2023-04-28更新 | 431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意在(     
A.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B.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
C.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D.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B.思想层面革命运动任重道远
C.民主与科学的渲染力度有限D.文学革命亟需动摇儒学根基
8 . 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2023-09-11更新 | 56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畅言国人“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等人展开了激烈论战。他认为,东西方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他们的争论(   
A.开启了国民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反思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利于新文化运动向着更加理性方向发展D.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差距
2022-10-20更新 | 48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3届高三10月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17年,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意在
A.发动新文化运动B.批判封建伦理C.否定传统文化D.推动文学革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