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的感触源于(     
A.北洋军阀统治社会混乱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突出特点是(     
A.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B.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严重D.文明开化的新风尚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此时执掌中国政权的是
A.清朝晚期政权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权D.南京国民政府
4 .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介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军阀割据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理解一战对中国的意义,应从国际视野探讨中国参战目的、参战政策(代替派兵的特殊策略)中国外交政治群体’的形成以及大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长久影响……北洋政府既希望通过参战获得战后处分权这一长期利益,还希望获得延付庚款、提高关税等现实利益,战后他们的要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北洋政府参加一战并没有使中国获得实际的利益
B.一战中北洋政府采取了“以工代兵”的特殊策略
C.应从大视野长时段角度看待中国参加一战的意义
D.参加一战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主动外交的标志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10-25更新 | 243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