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据统计,北洋军阀统治的十二年间,前后更换了十三位总统(包括临时大总统、临时执政、摄政内阁大元帅等称谓),更换了四十六届内阁。材料主要揭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A.政府出卖国家主权B.国家政治局势动荡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国际地位大幅下降
2 . 据史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短短十六年中,内阁更换46次,正式上任和代署的阁揆达29人之多,多则三两年,少则数月,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十七年间易揆数可相媲美。”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出现下移趋势B.民主共和与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
C.军政对民主政治的不断探索D.北洋军阀深受封建伦理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912年至1928年,国家元首变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首脑(总理),最短的仅有5天。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前期社会动荡
C.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D.政党政治有效实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基层治理实行的是“士绅之治”,乡村的实际权力掌握在作为地方精英的士绅手里。士绅们具有公共地位,负责地方事务,其地位则是被其所管辖的乡民所授权的。乡绅必须要对乡民负责,接受乡民监督,一切行为举止要考虑公共舆论和道德习俗的影响,不得任性而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士绅的角色类似于政府在地方管理的角色,但作为地方的代理者和维护者,在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其维护的是地方的利益,而不是国家政权的地方代理人。士绅虽也必须受国家管制,但其自身活动空间较大,比如,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其可以与地方衙门进行交涉。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蕴意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非行政化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国家面临治理任务日益繁多,控制乡村显得更加重要。于是,政府逐渐重视起对基层的治理,原来乡村自治的界限被国家打破,基层政权日益官僚化,统一编制,基层政权的代理人由国家指派和管理。一方面,国家权力也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渗入乡村社会,国家对乡村的控制得到加强,地方势力把持基层政权造成的地方团体化也被打破。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打破了“双轨政治”的平衡,使国家有力量剥削乡村,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地方基层治理被严重破坏。

——摘编自王德成《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当代转型》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化经济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地位的变化,中国基层组织逐渐形成了以街道党委为领导核心、以街道办事处为管理主体的治理模式,逐渐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着力补齐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短板。通过加强“街道办事处一居委会”体制,使国家政权的力量在城市基层不断得以强化,街道的行政组织机制也不断完善,居委会逐渐成为城市基层的“行政细胞”,行政能力与行政资源得到增强和提升。

——摘编自吴晓霞《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演进线索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城乡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基层治理转型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2023-10-11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短短十六年中,内阁更换46次,正式上任和代署的阁揆达29人之多,多则三两年,少则数月,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十七年间易揆数可相媲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       
A.民主共和与专制统治的冲突B.北洋军阀深受封建伦理影响
C.责任内阁制的群众基础薄弱D.中央政府权力出现下移趋势
2023-10-08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年3月,段祺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壁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022-06-16更新 | 491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在此期间,运用“主义”也被认为是北伐军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一种认知下,孙传芳标榜“三爱主义”,张作霖提出“四民义”,连山东军阀张宗昌亦公开表示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上材料说明
A.三民主义被普遍接受B.北伐促进三民主义传播
C.三民主义被军阀接受D.三民主义理论系统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0年,《申报》一则时评指出:“共和为文明之美称,初不料共和之结果,一变而为五代之割据。无端而有督军,无端而有巡阅,使国人恶之如蛇蝎,外人亦匿笑不置。”这则《申报》时评旨在
A.传播民主共和观念B.营造国民革命氛围
C.倡导苏俄革命道路D.揭露军阀政治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10 . 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下表可以得出
派系代表人物靠山控制范围
皖系段祺瑞日本安徽、浙江、福建、山东、陕西各省
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国家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