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B.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C.肯定了五四运动中青年的作用D.反映了文学革命对儒学的否定
2024-05-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清江中学,涟水郑梁梅高级中学等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来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东西方文明有全面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先进性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段

时代精神的阶段性特征

1898-1912


这个时代的主要精神是它的领导者们对西方传入的新文化的价值不乏积极评价,但仅是在符合孔夫子虚构的方案范围内才给予积极评价。他们是按照儒家文化来理解和评价新文化的,革命家卢梭等人的观点起着作用,是因为他们符合孟子的某些观点,因而是正确的。

1915-1920


这个时期是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反传统运动把矛头集中在儒家身上,把孔孟之道与封建帝制,政治复辟联系在一起。知识精英们又从西方新文化中确立一种不同于儒家传统的价值参照,对儒家的批判具有全面性和彻底性。

20世纪20年代


这个时期对西方新文化采取了一个新的态度:它不是绝对完善的,也只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段。要实现世界大同这一目标,古老东方的思想文化要比西方新文化更适宜些。

20世纪30、40年代


文化民族主义渐成为一种涵盖广泛的运动与思潮,国统区“新儒家”学派兴起并得以发展;延安也有关于民族艺术形式和“学术中国化”方面的讨论;在重庆和延安都有对“五四新文化”反传统运动不同程度的反省。

——摘编自汝信主编、马振铎等著《世界文明大系之儒家文明: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20世纪上半期四个阶段中国知识精英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国知识精英在材料的四个阶段中对儒家文化所持态度的目的。
(3)综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指出其给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启示。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文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喧哗自有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2-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据此可知陈独秀(     
A.主张用革命手段建立共和政体B.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C.反对晚清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D.突出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5月以后,在《新青年》影响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少年中国》、《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劳动届》、《工学》、《湘江评论》等新刊物。它们以介绍新思潮和改造社会为“旨趣”,提出各种各样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案和措施。这些刊物的创办表明(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青少年成为革命中流砥柱
C.封建礼教地位被彻底动摇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9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无日不在演化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此法兰西当代大哲柏格森之《创造进化论》所以风靡一世也。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法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陈独秀此文意在( )
A.促进思想解放B.倡导社会革命
C.增强民族自信D.宣传西方科学
2023-11-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10 . 1925年前后,江阴人刘半农受英文“he,she”的启发,创造了“她”字。然而这却引发了当时女权主义者的不满,认为女性丧失了与男性平起平坐共享一个“他”字的权利,甚至还说凡是“女”字旁的汉字多是贬义词,如“奸、妖、妒”等,因而刘涉嫌对女性的歧视。这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对旧思想进行批判B.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迷信束缚
C.近代民主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D.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行为和思想
2023-1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