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列材料均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县人,5岁入私塾,13岁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船泊驾驶,24岁时,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是启蒙维新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材料二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1878年,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较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并成为西医医师,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最初学医,但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支持和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书写工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革命失败后,理论界对中国现阶段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既然要争论这样一个涉及中国国情的问题,就不能不回过头去了解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于是问题又从现实转向历史,引起了大规模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出于对现实和未来的关切,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讨论。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派否认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主张封建社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已经解体。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另一派不同意陶希圣等人维持“封建”古义,而对“封建社会”别作诠解,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为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经济、封建政治逐渐解体,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中国社会史论战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虽然参与论战的各方人士政治立场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大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依据。1933年,随着中国社会史论战的主战场《读书杂志》的停刊,论战逐渐降温。

虽然中国社会史论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停止了,但由于论战并没有取得统一意见,论战讨论的问题又触及中国历史的根本,若想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的特质及其发展脉络,就不能回避这些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受到高度重视,中国社会史论战讨论的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并延伸转化为中国历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可见这场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备受社会瞩目的社会史大论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自杨振红《社会史论战与中国新史学的成长》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社会史论战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2-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3月,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之反响》,故意攻击新文化运动。刘半农用读者来信一问一答的形式撰写《复王敬轩书》,驳斥了王敬轩所提出的所有观点。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等人利用活报剧的形式将这一问一答的书信给百姓们演出来,定名为《红楼钟声》。以下是《红楼钟声》的部分剧情:

王敬轩:贵刊名曰《新青年》,理当扶持大教,昌明圣道。然尔等却鼓吹新学,以狂吠之谈,致纪纲扫地,名教沦胥。贵刊诸子,岂犹以青年之沦于夷狄为未足,必欲使之违禽兽不远乎!?

记者:可笑! 先生将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一切罪恶完全归到本志所倡导的新文化上,实在是荒谬。我倒要问问,辛亥国变以前,扶持大教,昌明圣道那套老曲子已经唱了两千多年了,为什么会闹到朝政不纲、强邻虎视、国土沦丧的地步?

王敬轩:这……国之不昌,实乃西洋邪教所为,但贵刊对西洋邪说从不排斥,尔等同人编辑多为西教信徒,崇洋媚外,不失为尔等本性。

记者:本志记者并非西教信徒,本志所信仰和倡导的是陈独秀先生竖起的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用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国民性,这难道就不是抵御外辱、振兴中华的根本之道吗?

王敬轩:尔等提倡新学流弊甚多! 特别是妇女,一入学堂,尤喜摭拾新学之口头禅,语以贤母良妻为不足学,以自由恋爱为正理,以再嫁失节为当然,甚至,剪发髻,曳革履,高视阔步,恬不知耻!

记者:孔教三纲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了,受害最甚者莫过于是妇女,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太 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这样的封建教条,像一张张血盆大口,无情地吞噬了妇女的尊严、情趣、自由,甚至是生命,造成了多少灭绝人寰的人间悲剧!请问,这样罪恶的,难道就不应该被废除吗?

——摘编自龙平平《觉醒年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青年》记者与王敬轩的论战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翻译事业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所示:

中国翻译事业概况(部分)

阶段

概况

先秦到宋

夏、商时,翻译以口头翻译为主,主要服务于宫廷,用于对外交流。东汉出现了有文本的笔译。北魏设立了专门掌管翻译事务的“通事”,以适应民族交流及中外交流的需要

明清时期

徐光启和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泰西水法》(6卷)、《测量法义》等,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域

近代中国

大批知识分子是翻译主力,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并存,从太平天国、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翻译范围由单纯的技术翻译到自然科学理论,进而到社会科学理论,从文学作品到文学理论著作;翻译形式上,从单纯的翻译发展到译介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出现“四论”:“艺术创造性翻译论”“重神似不重形似论”“化境论”“整体论”。20世纪80年代后,翻译事业出现新繁荣

——摘编自潘玥《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等


选择材料中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翻译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 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马舒 姜尚汝《近代青年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北洋军阀统治历史(1912--1928年),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根据材料,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内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鲁迅的作品“一切都无法片刻离开中国革命、中国变革这一课题,中国革命问题始终存在于鲁迅的根底里”。1921年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Q正传》中未庄人对“革命”的反应

革命之前(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
革命期间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自由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
(阿Q找假洋鬼子投革命党却被赶出去后)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
他(阿Q)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把总)。他(阿Q)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
革命之后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学者指出,“鲁迅的作品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民族的面孔”,“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和自省能力”。从以上角度,说明《阿Q正传》的时代价值。
2023-04-30更新 | 32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名校2023高三5月第4周好题推荐历史试题

8 .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林立伟《从文学革命到政治革命一 (新青年》翻译的价值趋向》


结合所学知识,对“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2023-03-0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等2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呈现出一个极端混乱的时代,而中国社会就是在繁杂矛盾中发展和进步的,黑暗中酝酿着光明。

——张华腾《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若干观点:

一、新陈代谢,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更新,而是局部更新,那些还有生命力的“陈”,仍然要继续发挥它的功能,再为下一步的“新”所代替。

二、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依附于旧事物,甚至受到卵翼,但当旧事物阻碍其发展时,它们的斗争就开始了。

三、近代中国的革新运动,往往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由于内因不太成熟,常常是生吞活剥或半途而废。

四、一个新的东西登上历史舞台,另一个新的东西即已萌发。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02-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